证名。内伤不得卧之一。指肝胆湿热郁火所致的不寐症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胆火不得卧之症,膈寒不利,胁肋胀满,胆火乘脾也;心烦躁乱,恍惚不宁,胆涎沃心也;甚则目黄目赤,夜不能寐。”治疗如胆火乘脾者,清胆竹
①经穴名。在上肢者称手五里,属手阳明大肠经。在下肢者称足五里,此处之脉动,为古代三部九候诊法中“下部天”的测按部位,以候肝气,属足厥阴肝经。见各该条。②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劳宫,见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方。犀角、青皮、黑牵牛子(半生、半炒)、陈皮各一两,连翘五钱。为细末,用皂角二枚去皮弦子,泡搥以布包取汁一碗许,又用新薄荷二斤研取汁,同熬成膏,以前药末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又名土荜菝、青蒟、青蒌、芦子。为胡椒科植物蒟酱Piper· betle L.的果穗。产云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辛,温。温中,下气,散结,消痰。①治脘腹冷痛,吐泻,虫积腹痛,咳逆上气。煎服
指脾失健运,水湿停滞,湿蕴生热,湿热郁蒸的病机。症见脘痞腹胀、食少倦怠、恶心满闷、便溏不爽、尿少而黄,甚则身目俱黄,舌苔黄腻,脉濡数。又如皮肤病的湿疹、脓疱疮等亦多与脾湿热有关。治宜淡渗利湿或辅以芳香
外伤缝合法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六:“凡始缝其疮,各有纵横,鸡舌隔角,横不相当,缝亦有法,当次阴阳,上下逆顺,急缓相望,阳者附阴,阴者附阳,腠理皮脉,复令复常。”相当今之连续缝合或“8”字缝合法。其缝
证名。出《灵枢·五邪》。指因眩晕而跌倒。参见眩晕、中风条。
指气血协调,运动通畅。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的,血有赖于气的推动而流行,气也赖于血的供养而发挥作用,故有“气为血帅,血为气母”的说法。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气血功能的协调来维持,一旦失调,即可发病。《丹溪
证名。出《灵枢·癫狂》。①跳动不宁为悸。心跳不宁者称心悸,脐下搏动者称脐下悸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发汗后,其人脐下悸者,欲作奔豚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《伤寒明理论》释悸字云:悸,心忪也
证名。出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篇》。指胁肋部撑持胀痛。参见胁肋胀痛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