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法落海
见《中草药通讯》(12):6,1976年。即法罗海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草药通讯》(12):6,1976年。即法罗海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桂枝汤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发热,汗出,恶风,脉缓者,名为中风。”《伤寒明理论·恶风》:“风邪中于卫也,则必恶风。何者?以风则伤卫,寒则伤荣,为风邪所中,于分肉不温而热
证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指患疮疡期间出现四肢厥逆的现象。厥证有寒厥与热厥之分。寒厥由于肾阳虚衰,不能外温所致。证见四肢逆冷过于肘膝,指甲青紫,脉沉微细,疮亦灰白下陷。治宜温阳为主,方用托里消毒散去连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明、清两代医官职称。明太医院设有吏目1人,其职位或在御医之下、医士之上;或在太医令、丞之下,以后屡有变更。官阶从九品。
书名。李聪甫撰于1956年。全书以中医脏腑生理学为中心,以《内经》和《难经》等古典医著为基本内容,着重联系现代医学知识予以阐述。分为神经、循环、呼吸、消化、泌尿、生殖系统及整体概论等七篇。
古病名。见《时后备急方》卷七又称水毒病。详该条。
指寒邪长期沉伏于肠胃,阳结不解的病证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六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痼冷积热证治》:“痼冷者,中寒也。多因真气既微,胃气不实,复啖生冷冰雪之属,致肠胃虚寒,阴既停凝,阳不能正,大便洞泄
药物学著作。12卷。明·陈嘉谟撰。刊于1525年。卷首有历代名医图、姓氏及总论药性。卷1~12分为草(上、中、下)、木、谷、菜、果、石、兽、禽、虫鱼及人部等10部,共742种药。每种药均分论其气味升降
《素问》篇名。生气,指人的生命活动。天,指自然界。本篇论述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有着密切相通的联系。内容主要是运用阴阳理论,从生理病理两个方面来阐述人体与自然的联系。其中列举了许多种疾病,着重说明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咸虾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