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脾胀

脾胀

病名。胀病之一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脾者,善哕,四肢烦悗,体重不能胜衣,卧不安。”《医醇賸义·胀》:“脾为湿土而主四肢,寒气乘之,则土德衰而真阳不运,故善哕而肢体疲重,夜卧不安也。当抉土渗湿,兼解寒邪姜术二仁汤主之。”脾胀又名水胀。《金匮翼·胀满诸论》:“脾胀,湿气归脾,壅塞不行,其脉濡,其体重,其便不利,大便溏而不畅,……脾土受湿,不能制水,水渍于肠胃而溢于皮肤、漉漉有声,怔忡喘息,即为水胀是也。”治宜小温中丸胃苓汤禹余粮丸等方。参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木运临卯

    运气术语。出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。丁为木运,卯为木的正位,中运木与岁支卯同气,故所指即丁卯年为岁会。参岁会条。

  • 余含棻(fēn 分)

    【介绍】:见余梦塘条。

  • 脾虚生风

    指脾虚引起内风的证候。多由吐泻或药饵损脾所致。主要表现为手足微有抽搐,伴肢体逆冷,口鼻气微,昏睡露睛等症。《张氏医通·诸风门》:“若体倦神昏不语,脉迟缓,四肢欠温者,脾虚生风也。”治宜温补脾胃为主,用

  • 素髎

    经穴名。代号DU25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面王,鼻准,准头。属督脉。位于鼻尖正中。布有筛前神经的鼻外支和面动静脉鼻背支。主治昏迷,鼻塞,鼻衄,鼻渊,酒皶鼻,鼻息肉,小儿惊风;以及休克,窒息,低血压,

  • 郁气崩漏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多因情志抑郁,心气不足,郁久化火,以致血热,经水不以时下,或适来适断,或暴下不止。治宜大补气血,养胃健脾,结合镇坠心火之剂。方用开郁四物汤(四物汤加香附、白术、黄芪、蒲黄、

  • 嗽吐

    见《幼幼集成》。指小儿咳嗽未定而进乳食所致的呕吐。症见在乳食过程中或乳食后不久出现咳嗽呕吐,吐出痰涎和少量未消化的乳食。治宜化痰止嗽。用枳橘二陈汤。

  • 戊分

    即戊位。古天文学家取比较固定的恒星(二十八宿)以标志天体的部位。东西南北各七宿相连成一大圈,二十八宿各有方位。以十干之方位合之,则奎壁二宿当西北方戊位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丹天之气,经于牛女戊分。

  • 狼萁

    ①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蕨之别名,详该条。②见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紫萁贯众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原气

    亦称元气。包括元阴和元阳之气。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,由先天之精所化,故名。它发源于肾(包括命门),藏于丹田,借三焦之道,通达全身,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,为生化动力的泉源。《难经·三

  • 牙关

    推拿穴位名。出《小儿推拿秘诀》。位于颞颌关节处。治口噤不开。《厘正按摩要求·立法》:“牙关在两牙顋尽近耳处,用大中二指,对过着力合按之,治牙关闭者即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