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脏象学说

脏象学说

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。是研究人体脏腑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。它认为人体是以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五脏为中心,以胆、胃、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相配合,以气、血、精、津液为物质基础,通过经络使脏与脏、脏与腑、腑与腑密切联系,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,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。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和医学家,通过长期对人类生命活动的观察研究和防病治病的实践,并吸取了阴阳五行的理论,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说,对中医诊治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五脏六腑,虽有一定的解剖概念,但主要是阐述其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,因而不能与现代解剖学中的同名脏器完全等同。参见脏象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风气不调

    风气,特指肝气而言,因肝为风木之脏,故称风气不调。指肝气失却正常的疏泄条达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风气不调,全身殭直,诸毛孔闭塞。”

  • 徐文中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字用和。安徽宣城人。善针灸。

  • 血热

    ①病证名。小儿发热的一种证型。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:“血热者,每日以午间发热,遇夜则凉,此心热也。轻则导赤散,重则四顺饮治之。”②亦称血分热。指热之在血分者。证见吐衄、咳咯、溺血,午后发热,女子月事

  • 假苏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荆芥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大头毒

    病证名。即大头伤寒。《嵩崖尊生书》卷六:“大头毒俗所云大头伤寒也,感天行疫毒之气而发。”详见大头伤寒条。

  • 清冷泉

    见清冷渊条。

  • 舌烂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七。由肝胃两经湿热者,症见舌边起白点溃烂,口苦善怒,小便短赤,脉象弦数。治宜清泻肝胆湿热,用龙胆泻肝汤。由心脾热毒熏蒸者,则舌面和舌体溃烂,肿痛皆甚,饮食有碍。治宜泻心脾之

  • 伤寒经注

    书名。13卷。清·程知撰。作者于《伤寒论》注家中认为喻嘉言能“破前人之窠臼,开后学之悟门”,但又指出喻氏《尚论篇》中经文有缺遗,编次分节或有欠妥,注解或有个人臆见,与经旨未能尽合。遂以喻书为基础,参互

  • 咸哮咳

    病名。指食咸味过度引起哮嗽者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咸哮咳,因食咸物所伤,以致哮嗽不止。用白面二钱,砂糖二钱,通搜和,用糖饼灰汁捻作饼子,放在炉内蝶热,划出加轻粉四分,另炒略熟,将饼切作四亚,掺轻粉在内

  • 舌厌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哑门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