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脏腑标本药式

脏腑标本药式

本草著作。题金·张元素撰。1卷。此书即明·李时珍本草纲目》卷一所载《腑腑虚实标本用药式》的内容。以五脏六腑为纲,述其本病、标病,以泻、补、寒、发等治法为目,类别有关药名。《本草纲目》所载未记撰人,此书原亦无单行本。清·赵双湖将此转载于《医学指归》,略增小注。清·周学海又收入《周氏医学丛书》中,始题为金·张元素撰。近代张寿颐为之补正,扩为三卷,更名《脏腑药式补正》,1958年由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肉桂散

    即黑神散第一方,见黑神散条。

  • 锡饼

    病证名。出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。指痘疮不依次起长,而一齐起发,遍身白色如钖饼形,头面浮肿的症状,属危症。但病人能食,大便坚,小便清利又无其他兼症者,宜清补解毒,用助脾快斑汤(《幼科全书》:黄芪、人参

  • 玄府

    又名元府。即汗孔。以其细微幽玄不可见,故名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上焦不通利……,玄府不通,卫气不得泄越,故外热。”

  • 精冷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古今医统·原始要终论》。又称精寒。详该条。

  • 壳菜

    出《嘉祐补注神农本草》。为淡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水香附

    见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一箭球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肿病

    病名。身面皆肿的病证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上。其病机是“肾热传于膀胱,膀胱热盛,逆于脾胃,脾胃虚而不能制肾,水反克土,脾随水行,脾主四肢,故流走而身面皆肿也。”参见小儿浮肿条。

  • 心阳虚

    除具有心气虚的证候外,还有面色苍白,形寒肢冷,心区憋闷,舌尖凉感。治宜益气温阳,用养心汤加减。严重者出现心阳虚脱时,可兼见大汗淋漓,四肢厥冷,口唇青紫,呼吸微弱,甚则神昏,脉微细欲绝。治宜回阳救急,用

  • 心合小肠

    脏腑相合之一。心与小肠在生理上相互配合,在病理上互相影响。心主血,小肠主泌别清汁,奉心生血。心热下移小肠,可出现小便赤涩或尿血;小肠实热,每见心烦、口舌糜烂。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脉互相络属,一脏一

  • 三转半

    见《药学学报》12(10):690,1965。为铁棒锤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