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脏毒下血

脏毒下血

病证名。见《儒门事亲》卷四。又称脏毒便血。《证治要诀·肠风脏毒》:“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,浊而暗者为脏毒。……脏毒者,蕴积毒气,久而始见。”多由肠胃湿热郁滞久则化毒损伤血络引起,主要症状为下血污浊色暗,胃纳不振,身体疲乏,苔黄腻,脉濡数等。治宜清化湿热,初起用调胃承气汤加当归,次用芍药柏皮丸黄连解毒丸。久不愈者,用防风黄芩丸。参见脏毒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裙边疮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五。即臁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拔地麻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缬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邵纯山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邵三山条。

  • 针灸要旨

    见针灸素难要旨条。

  • 麦黄草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紫堇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张戴人

    【介绍】:见张从正条。

  • 喉疳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八。①为疳生于咽喉。多由外受风热,热灼肺阴,咽喉失养而发;胃经蕴热,或过食膏粱厚味,火热上攻咽喉所致;《焦氏喉科枕秘》:“此症受风热,或食炙博受毒而起。老者难愈、少者易痊。”杨梅

  • 杨存心

    【介绍】:见杨用安条。

  • 同跗。详该条。

  • 徐而疾则实

    针刺手法要领之一。出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。意指针入皮下以后,进针时宜慢,出针时宜快,能使正气深入,为补。参见疾而徐则虚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