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指一种食后即饥,胃脘疼痛的疝气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:“阴气在内,寒气客于足阳明、手少阴之络,令食竟必饥,心为之痛。故谓之饥疝。”
针具名。九针之一。亦称三棱针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锋针,取法于絮针。筩其身,锋其末,长一寸六分,主痈热出血。”又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锋针者,刃三隅,以发痼疾。”是一种体呈圆柱,针尖锋利,三面有刃的
【生卒】:十四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宗厚(一作景厚)。先祖籍淮南,后于洪武年(1368~1398年)中移居咸宁(陕西西安一带)。精于医学,根据《素问》和张仲景《伤寒论》的医理,又补入后世的方治编成
《症因脉治》卷三方。青皮、枳壳、大腹皮各等分。水煎服。治三焦胀,气满腹中,空空然响。若上焦胀加桔梗;中焦胀加苏梗;下焦胀加木通。
便,方便、适宜。《灵枢·师传》:“寒中之属则便热。”“便热”一方面指病人因里寒而喜欢温热食物和居处环境,故“临病问所便”,了解病人有“便热”的情况有助于对里寒证的诊断。另一方面指里寒证适宜用温热性药物
【介绍】: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家。相传为黄帝臣子。旧说黄帝与少师等少数臣子论医药而创医药,是为附会之说。
药名。见《本草原始》。妇女初潮的月经名金铅,旧时用以入药,现已不用。
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六方。羌活、独活、桔梗、苏木、大黄、连翘、枳壳、当归、栀子、黄芩、川芎、桃仁、赤芍药、甘草、生地黄。水煎,和老酒、童便服。治膈上被伤者。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枫荷梨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前臂。详臂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