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胃气丸

胃气丸

世医得效方》卷四方。硫黄(入猪肠内,缚两头,以米泔、酒、童便各一碗煮干一半,取出,先断秽气,控干)、人参茯苓各一两,半夏(汤洗去滑)五两,煅石膏(一法同硫黄煮)一分。为细末,生姜自然汁调炊饼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至一百丸,空腹米汤入生姜汁少许调下。治忧思过度,脾肺气闭,聚结涎饮,留滞肠胃气郁于阴,凝寒于阳,阴阳反戾吐利交作,四肢厥冷,头目晕眩,或复发热;兼治老人胃寒大便反秘;妊娠恶阻,全不纳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风火相煽

    热病过程中由于热邪过盛,火热燔灼肝经,引起肝风内动,而内动的肝风又进一步助长火势,使火热更为炽盛,从而出现高热神昏、惊厥抽搐等病象。

  • 长刺节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长,犹广的意思。本篇指出头痛、寒热等十二种不同病症的针刺手法,进取针穴及针刺反应。说明了针刺治病要根据疾病的肌肉骨节部位、性质,适当掌握进针的深度、次数和治程长短的道理,故名。

  • 真脏脉

    简称真脉。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。即无胃、神、根的脉,可见于疾病的危重阶段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真肝脉至,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。……真心脉至,坚而搏,如循薏苡子累累然。……真肺脉至,大而虚,

  • 寒湿脚气

    病名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三。由寒湿外侵,经气不行,血脉不和所致。证见脚膝软弱,行动无力,顽木浮肿。或拘挛疼痛,或恶寒肢冷。治宜温经除湿为主。兼予活血,通络,舒筋。选用木瓜牛膝丸、酒浸牛膝丸、独活

  • 五畜

    指牛、犬、羊、猪、鸡等五种畜类肉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五畜为益。”

  • 日午发搐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因日午潮热引起抽搐,由心火亢旺所致者。临床特点为每逢巳、午、未时发搐,心神惊悸,目上视,白睛赤色,牙关紧,口内流涎,手足动摇。当补肝治心,治心用导赤散,凉惊丸;补肝,用地黄

  • 李熙和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时育。江苏常州人。于1693年编纂成《医经允中》一书,包括医学理论、诊脉、用药等论述。

  • 鼠疬

    病名。见清抄本《外科或问》(著人未详)。即瘰疬。详该条。

  • 孤拐

    骨名。即足外踝骨。详核骨条。

  • 乳癌方

    《外科传薪集》方。青皮、石膏、生甘草节、栝蒌、橘络、皂角刺、金银花。水煎服。治乳癌初生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