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膈上自觉有物梗阻而烦闷不舒。可见于外感和杂病的多种疾病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六七日,发热,微恶寒,支节烦疼,微呕,心下支结,外证未去者,柴胡桂枝汤主之。”《伤寒论今释》卷四:“
火罐放入水(放在药液中者称药罐)中煮沸应用,故名。使用时,将罐子颠倒用镊子挟出,用折迭毛巾紧扪罐口,吸去水液,趁热吸附于穴位或病痛局部皮表。参见水罐法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奎条。
方书名。又名《世补斋不谢方》。1卷。清·陆懋修撰。本书选录临床应用确切有效的方剂三十余首。作者称这些方剂有使疾病速愈之效,故以《不谢方》为其书名。现有《世补斋医书》本。
病证名。《白喉忌表抉微》:“白喉初起,症象轻而白未见,即服此方。俟一见白象,即改服养阴清肺汤。”相当于白喉伪膜。
书名。18卷。另附卷首及卷末各1卷。清·何本立撰。刊于1845年。作者字务中,故取为书名。本书自《本草纲目》中选出药物约560余种,每种均编成七言歌诀,附加注解说明,并标注音释。首卷为脏腑用药式、引经
证名。指真阳不足,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谷所致的呕吐。《症因脉治·呕吐论》:“胃寒呕吐之症,畏寒喜热,不思饮食,遇冷即呕,四肢清冷,二便清利,口不渴,唇不焦,食久不化,吐出不臭。”脉多沉迟。真阳不足者,宜
病证名。见《卫生宝鉴·补遗》:“协热下利,脐下热,大便赤黄,或有肠垢者,治用仲景黄芩汤。”参见热泻、火泄条。
即腥臭气。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BL5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腨肠、直肠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小腿后面,腘窝横纹中点直下5寸,当腓肠肌肌腹中央;或于合阳与承山两穴连线的中点处取穴。另说“在胫后,从脚跟上七寸”(《备急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