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胁痛里急

胁痛里急

证名。指胁肋部疼痛,拘急不舒。多由受寒血虚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》:“寒疝腹中痛,及胁痛里急者,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。”尤在泾注:“血虚则脉不荣,寒多则脉绌急,故腹胁痛里急也。当归生姜温血散寒,羊肉补虚益血也。”亦可由湿热内郁而致。《证治汇补·胁痛章》:“两胁搐急,腰腿痛,不能转侧者,湿热郁也。”参见胁痛,胁肋胀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赵知嵓(yán 岩)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赵自正条。

  • 发泡灸

    用艾炷烧灼或用刺激性药物敷贴穴位使局部皮肤发泡的治疗方法。水泡一般不必挑破,可任其自然吸收。适用于疟疾,头痛,黄疸,神经性皮炎等。

  • 寒热病

    ①《灵枢经》篇名。寒与热是两种相对的症状。本篇着重阐述有关寒、热两种类型的病证及治疗方法,故名。文中介绍了皮寒热、肌寒热、骨寒热以及骨痹、热厥、寒厥等病症和针刺方法。还叙述了四时取穴的常规和中病而止的

  • 辫子草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碎米柴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皮翻粘睑

    病名。见康维恂《眼科菁华录》卷上。即风牵睑出,详该条。

  • 医学初阶

    从书名。清·严岳莲辑。刊于1908年。包括《本经逢原》、《伤寒论浅注方论合编》、《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合编》、《温病条辨》四种。

  • 拔针

    出《灵枢·官针》。即出针。

  • 千金地黄丸

    《普济本事方》卷四方。黄连四两,生地黄八两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食后麦门冬煎汤送下。治心经有热。

  • 手足缓弱

    证名。指手足弛缓软弱无力。多由风、寒、湿邪阻遏经脉所致。《千金要方·诸风》:“中风,身体疼痛,四肢缓弱不遂。”可用羌活汤、五痹汤等。本证可见于中风、痹证等。

  • 神效祛毒散

    《疡科选粹》卷四方。当归二钱,甘草节、皂角刺各五分,木鳖子一枚,炒僵蚕、炒穿山甲各一钱,大黄三钱,朴硝二钱,蜈蚣一条。后三味为末,前六味水、酒各半煎汤,空腹冲服。治便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