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胁痈

胁痈

病名。出《医学入门》卷六。又名穿胁痈胁疮。指生于胁部的痈。由肝胆经郁火而成,多发于体虚之人。此证易发于软胁部,初起如梅、如李,逐渐长大,色红焮痛,易脓易溃,脓多稠。治宜解郁泻火,服柴胡清肝汤;或用地榆双花各五钱,川贝母当归各二钱,穿山甲(炮)、赤芍各三钱,皂刺连翘白芷各钱半,甘草二钱,夏枯草一两,牛子钱半,地丁一两,鲜菊花根一两,煎服;已成脓者服托里透脓散,并切开排脓。参见外痈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气呃

    病证见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呃逆源流》。指因气滞及气虚所致的呃逆。中气虚者,宜补中益气汤、六君子汤。阳气欲尽,呕吐,呃逆,下利,两脉微涩者,急宜温阳驱阴,用干姜、吴萸、人参、茯苓、丁香、柿蒂、炮附子等。

  • 药线引流

    外治法之一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又名纸捻。即用吸水性较强的纸(古时多用桑皮纸)搓成纸捻,代粘或内裹去腐药,插入窦道或漏管中,引流去腐,促其疮口愈合。

  • 潼沙苑

    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沙苑子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翘摇

    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小巢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心窍

    ①心的苗窍,即舌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心主舌,……在窍为舌。”详舌条。②指心神之窍。心藏神,古人认为心窍通利则神志清爽,心窍为邪闭阻则神昏癫狂,故有痰迷心窍之说。”

  • 医药丛书

    裘庆元辑。刊于1916年。四集,11种。包括《研经言》(清·莫枚士撰)、《周氏易简方集验方》(清·周璟辑)、《周氏集验方续编》(清·周璟撰)、《罗谦甫治验案》、《吴鞠通先生医案》、《惜分阴轩医案》(周

  • 痱疮

    病名。指汗泄不畅所致的一种皮肤病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三十八。又名疿汗疹、疿疮、痱子,由于暑湿蕴蒸,汗泄不畅所致。多见于炎夏,以小儿肥胖人易患。好发于头面、颈项、腹、背、肩、股等处。皮肤汗孔处发生密集

  • 脾痿

    病名。指肉痿。《医宗必读·痿》:“脾痿者,肉痿也。”详肉痿条。

  • 爱庐方案

    见爱庐医案条。

  • 徐文中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字用和。安徽宣城人。善针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