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脏气逆证中,肾气上逆的症状,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欠,呵欠;嚏,喷嚏。高士宗《素问直解》:“病气在肾,则为欠为嚏,欠者阴阳相引;嚏者,阴出于阳也。”临床上,肾虚精不足以养神者,常见精神萎靡不振,呵
【介绍】:清初医学家。字韵伯,号似峰。原籍浙江慈溪,后迁居吴之虞山(江苏常熟)。钻研《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颇有心得,撰《内经合璧》,已佚。另有《伤寒论注》、《伤寒论翼》、《伤寒附翼》,合称《伤寒来苏集》
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为杨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6卷。清·齐有堂撰于1806年。本书兼有医案、医论。卷1~2阐述六经辨证,分经治病;卷3论述先天肾和命门学说;卷4~5论述后天脾胃学说及有关疾病的证治;卷6为妇、外、儿科治案。本书记录了齐氏的学
证名。指水肿气急喘满的症候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六:“夫小儿水气肿满者,由将养不调,脾肾两脏俱虚故也。……肾虚不能传其水液,脾虚不能克制于水,故水气流溢于皮肤,故令肿也。”先宜理脾利水,用茯苓导水汤;
①古病名。指因房劳汗出,风邪乘袭的病症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入房汗出中风,则为内风。”《增补内经拾遗方论·内风》:“新房室竟,取风,为内风。其状恶风,汗流粘衣被,此其候也,大补黄芪汤。”②指肝风。与外风
孕妇外感见白苔,为外感风寒或里虚寒证。若舌苔白浮滑,症见身热,恶寒无汗,脉浮者,为外感风寒,宜辛温解表。若舌白嫩湿润无苔,不见表证者,为里虚寒证,宜温中散寒(见《伤寒舌鑑》)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秋枫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1卷。清·张振鋆撰。刊于1889年。本书汇集明、清时期名医缪仲淳、喻昌、叶香岩、吴鞠通、陈耕通、余师愚等二十余家所论疫症、痧症、疫喉、痧喉的经验与理论,间附作者评语,全书并有结语。建国后有排印本
刺法术语。《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》:“合担用法担,合截用法截。”担,指取用两穴(或双穴);截指取用一穴(或单穴)。或指提按手法,《针灸问对》:“右手提引谓之担,左手推案谓之截。担则气来,截则气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