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“肫疽,肿高而硬。俗言此疽坚无脓,殊不知其因成脓在内,一时不能出皮肤,须用内托发出,方可用针刺破。”
病证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即牡痔、牝痔、脉痔、肠痔、血痔的合称。详各该条。
证名。即胃气虚。指胃气虚弱所出现的证候。《诸病源候论·胃病候》:“胃气不足,则饥而不受水谷,飧泄,呕逆,是为胃气虚也。”治宜益气建中。选用小建中汤,补中益气汤等方。参见胃病条。
《素问》篇名。主要讨论三部九候的诊脉法。以人身上中下分为三部,每部又以天地人分作三候,三部综合,共得九候。篇中指出三部九候脉必须相应,否则即属病态,并提示脉症合参的重要性。本文从三部九候的变化,了解病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新蒙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难经·十七难》。即妄言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。指胸腹内积块坚硬不移,痛有定处的一类疾患。《难经·五十五难》:“积者,阴气也,其始发有常处,其痛不离其部,上下有所终始,左右有所穷处。”并有五积之分。心积名伏梁,肝积名肥
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热病后发豌豆疮,灸两手腕研子骨尖上三壮,男左女右。”所指灸处,即尺骨茎突之高点处。《类经图翼》列作奇穴,名两手研子骨。近代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则名研子。
证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见应候条。
病证名。指麻疹、痘疮之后,口腔溃烂的证候。见清·程永培《咽喉经验秘传》。清·吴、张氏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痘余痧后口生疳,烂在牙龈痘毒传,若是见痧生满口,须从心胃二经参。”治宜清泻心胃二经之火。可选用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