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肝实热证

肝实热证

证名。指肝经邪热炽盛的病症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一:“病苦心下坚满,常两胁痛,息忿忿如怒状,名曰肝实热也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:“夫肝实则生热,热则阳气盛,致心下坚满,两胁痛引小腹,忿忿如怒。气逆目眩,为血有余,即目痛,眼眥赤,生瘜肉,阳毒所致,悒悒先寒而后热,颈直背强,筋急不得屈伸。”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肝胆经虚实热证治》:“肝实热,阳气伏邪胁痛,忿忿悲怒,发热喘逆,满闷,目痛,视物不明,狂悸,非意而言,乍宽乍急,所作反常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目病源流》:“肝脏积热,先患赤肿,疼痛,怕日羞明,泪溢难开,忽生翳膜,初患一目,渐及两眼。”治宜泻肝清热为主。选用竹沥泄热汤泻肝汤泻青丸等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山辣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,即山柰,详该条。

  • 胆虚气怯

    即胆气不足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太阴脏病

    病证名。指寒邪直中太阴或邪传太阴寒证。亦称太阴脏证。《通俗伤寒论·伤寒本证》:“邪传太阴脏证,口淡胃钝,呕吐清水,大腹痞满,满而时痛,自利不渴,渴不喜饮,小便短少色白。……此太阳寒邪,直入足太阴脏证也

  • 过塘莲

    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三白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腠理热

    病症名。①泛指皮肤、肌肉间有发热感觉。见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②指少阳发热。一般以皮肤属太阳,肌肉属阳明,腠理属少阳。《伤寒贯珠集·少阳篇》:“血弱气尽,腠理开,邪气因入,与正气相搏,结于胁下,正邪

  • 王九达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日逵,德安(今属江西)人。至吴、越间刻苦攻医,自悟心法。遇病经治辄应手而愈。撰有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合类》9卷(1628)。按摄生、脏象、经度、运气、脉候、色诊、病能、论治、针刺分

  • 瘀血咳嗽

    病证名。指瘀血壅阻肺脏引起的咳嗽。《血证论·咳嗽》:“有咳嗽侧卧一边,翻身则欬益甚者。……盖瘀血偏著一边,以一边气道通,一边气道塞,气道通之半边,可以侧卧,气道塞之半边,侧卧则更闭塞,是以翻身则愈加逆

  • 小儿诸虫

    病证名。小儿肠寄生虫病,以蛔虫、蛲虫、姜片虫、绦虫、钩虫为多见,尤以蛔虫、蛲虫病发病更为普遍。这些肠道寄生虫病,轻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,重者可危及生命。因小儿接触污染的环境机会多,虫卵通过食物或蚴虫接触

  • 鸡髻花

    见《闽东本草》。即鸡冠花,详该条。

  • 悬球

    病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目不赤痛,但上睑虚起若球,……试以手掌擦热拭之,少平,顷复如故。”即睥虚如球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