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肛漏

肛漏

病名。又名肛瘘、漏疮。多因肛门周围痈疽溃破久不愈而成;或由肛管直肠内壁的感染发展而来。症见肛周有疮口并与管道相通,常流脓水,疼痛或瘙痒,缠绵不愈。若患处肿硬痛,疮口凸起,脓液稠厚,病体尚壮者,属实症;管道软陷,疮口凹进,脓液稀薄,病体虚弱者,为虚证。本病以外治为主,如挂线、手术或插药线等均可随症采用。内治为辅,实证可服消漏丸,虚证宜扶正、托里、解毒辨证施治。又因漏管波及范围不同而有单纯与复杂之别,但治疗上则大同小异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蛜螂丸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九方。蛜(即全蝎,头尾全者)一只,乳香、没药各七钱五分,白附子、阿魏、桂心、白芷、当归、漏芦、芍药、威灵仙、地骨皮、牛膝、羌活、安息香、桃仁(同安息香研)各一两。蛜螂、桃仁、白附子、阿魏

  • 心移热于小肠

    心与小肠相表里,心有热可传于小肠而俱热。症见心烦,口舌生疮,口渴,小便黄短,或小便淋沥刺痛,甚或尿血。舌尖红,苔黄或白而干,脉数。治宜导赤清心。

  • 曹赤电

    【介绍】:见曹炳章条。

  • 幼科痘疹金镜录

    见痘疹金镜录条。

  • 挽法

    推拿手法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·偏风候》。用手左右推拉或移动。《备急千金要方·养性》:“左右挽,前后拔。”

  • 精阳气

    阳气的精微者。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篇》:“十二经脉,三百六十五络,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。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。”故亦可理解为由精气所显露的神采。

  • 中清之腑

    指胆。见《千金要方·胆府脉证第一》。即中精之腑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大络

    属络脉。《素问·缪刺论》:“夫邪客大络者,左注右,右注左,上下左右,与经相干。”吴昆注:“十二经支注之大络,《难经》所谓络脉十五者是也。”

  • 梭罗子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即娑罗子,详该条。

  • 地侧柏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石上柏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