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绝子

猜你喜欢

  • 紫上黄苔干燥舌

    全舌紫色,舌中有黄燥苔。多因脾胃脏腑素热,或嗜酒积热,或燥火内盛,或误服温补药所致,均属里实热证,宜攻下泄热。若有表证,宜解表通里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千日疮

    病名。生于皮肤浅表的赘疣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七。又名疣疮、瘊子、尤。由于风邪搏于肌肤而生;或肝虚血燥,筋气不荣所致。本病好发于手背、指背、头面等处。初起小如粟米,渐大如黄豆,突出皮面,色灰白或污黄,表面

  • 红臀

    病证名。又名湮尻疮。即尿布皮炎。为新生儿多见的皮肤炎证。小儿皮肤娇嫩,尿布潮湿浸渍过久,湿毒乘虚侵入,发于臀部肌表,而为焮红、粗烂;重则有丘疹、疱疹甚至脓疱形成。初起内服药以清热解毒为主,用银花甘草汤

  • 犹辨三光

    古代眼科术语。系指患眼视力严重减退,尚存光感。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:“……眼内翳状如青白色,盖定瞳人,犹辨三光,可令金针拨之。”详犹见三光条。

  • 五匹风

    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蛇含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剥苔

    舌苔剥落,长期剥蚀如地图状,多属虫积。若在热性病中,舌苔于一、二日内全部消失,舌光绛,或如镜面,多是正不胜邪,肝肾真阴亏损而邪气内陷的重证。《辨舌指南》:“舌苔忽剥蚀而糙干为阴虚,剥蚀边仍有腻苔为痰湿

  • 莲蓬发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凡有头疽顶部疮头较多,其疮口多呈粟样脓粒,状似莲蓬发。均称莲蓬发。证治见有头疽条。

  • 医灯集焰

    书名。2卷。清·严燮撰于1864年。本书集诸医家之言,取“照医之灯”、“光明显耀”之意而题名。卷上医论、阴阳、五行、治法、望闻问诊;卷下察舌辨症、脉诀。大多用韵文、歌诀记述,并加注释。内容较简略。

  • 高秉钧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锦庭。江苏无锡人。钻研内、外科,为江浙名医,1805年撰有《疡科心得集》,附有医案;并与吴长灿合辑《景岳新方歌》1卷。

  • 阳维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翼方》。位于耳廓后,当用手拉耳向前时,于根部所出现的弦筋上,与耳门穴相平处(《类经图翼》)。主治耳鸣,耳聋,以及中耳炎等。直刺0.1~0.2寸。艾炷灸3~5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