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经行瘙痒

经行瘙痒

病证名。指经行前后,自觉身痒,有时仅发生于外阴、乳头,经后痒则消失。多因血虚生风肝郁化风湿热所致。若素体阴血不足,经行阴血益虚,化燥生风,肌肤失于濡养,症见经行阴部、乳头,或全身瘙痒,入夜尤甚,皮肤麻木干燥,烦躁失眠头晕心悸口干便结,治宜滋阴养血润燥,方用当归饮子加减。若因血虚肝郁,化热生风,症见乳头,外阴瘙痒,经前胸胁少腹胀痛,烦燥易怒,治宜养血疏肝消风,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。若肝经湿热下注。症见外阴瘙痒、阴部坠胀,带多色黄,口干便结,治宜清热利湿,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滴虫性阴道炎

    病名。是由阴道毛滴虫所引起的阴道炎。临床表现有白带量多,呈灰黄色,有泡沫及腥臭气味,尿频尿痛,外阴搔痒,阴道粘膜充血,有散在红点。当按带下、阴痒辨症治疗。局部用药:①苦参、龙胆草小煎去渣冲洗。②苦楝根

  • 经血不定

    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月经不调。详该条。

  • 弄璋

    出《延寿第一绅言》。古称生子为弄璋。

  • 鸣条

    喻风木之声,形容春天的正常时令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春有鸣条律畅之化,则秋有雾露清冷之政。”

  • 解剖学同名器官。牙齿,骨之余,肾之标寄于龈。“髓之所养,故随天癸之盛衰也。”(《张氏医通》卷八)。牙和肾气的盛衰有密切的关系。肾气健旺则齿牙坚牢,反之肾气虚衰则齿牙浮动,作痛不已。又《外科大成》卷三:

  • 胃热呕吐

    证名。见《金匮翼·呕吐统论》。又称胃火呕吐、热呕。详热呕、胃火呕吐条。

  • 片玉痘疹

    书名。又名《万氏秘传片玉痘疹》。13卷。明·万全撰。约撰于16世纪中期。本书专论痘疹。卷1~2为痘疹碎金赋及痘疹西江月二赋;卷3~4为痘疹始终验方及歌;卷5~12为痘疹总论,并分论发热、见形、起发、成

  • 灰黑干尖刺舌

    舌尖灰黑苔,有刺而干。为邪将入里,兼有食滞。症见发热口苦,耳聋胁痛。宜表里清解、消滞和中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金子久医案

    书名。清·金有恒(子久)撰。约成书于1895年。治案分门别类予以编辑,其中以温病医案居多,记述分析较详。对重症、险症多连续记载其病情变化及治法,交待比较清楚。

  • 崩砂

    肾疳五证之一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详牙疳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