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铁镜》卷二方。羌活、前胡、半夏、陈皮、柴胡、赤芍药、茯苓、川芎、枳壳、厚朴、桔梗、苍术、升麻、葛根、藿香、独活、甘草。水煎服。治时毒烧热,或肿颈,或肿腮,或身有肿毒;或头疮愈后,毒气归内,而致气
护理原则。指对某些病人禁止移动。如对中风、中气、中寒、暴厥、坠跌伤的病人抢救时严禁任意移动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。曾任太医、尚药典御等职。
病名。指头晕眼花、跌仆不知人事而随即恢复者,不似中风之跌仆昏迷不醒、肢体瘫痪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但忽运而忽止者,人皆谓之头运眼花;卒倒而不醒者,人必谓之中风中痰。不知忽止者,以气血未败,故旋见而
病名。又作鬲消。即上消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:“心移热于肺,传为鬲消。”张志聪注:“鬲消者,鬲上之津液耗竭而为消渴也。”详上消条。
见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为绞股蓝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古今图书集成·博物汇编·艺术典》医部汇考卷四百五十七。即蛇身。详该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二十六方。生石决明、僵蚕、防风、穿山甲、连翘、羌活各一钱,乳香、甘草、金银藤、黄连、当归尾、大黄、天花粉各八分。酒、水煎,空腹服。治颈项坚肿木硬,口躁舌干,恶心烦渴,便秘。
病名。《千金要方》卷五:“小儿伤寒,变热毒病。身热面赤,口燥,心腹坚急,大小便不利,或口疮者,或因壮热,便四肢挛掣惊,仍成痫疾,时发时醒,醒后身热如火者。”本证可用升麻汤主治。
指针刺得气后,将针留置于穴位内至预定时间再予出针。《素问·针解篇》:“刺其实须其虚者,留针。”意即治疗实邪疾患,可用留针的方法。留针期间可施行各种手法操作,并可加用温针、电针等。留针时间长短应视具体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