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慢性病病情缓慢,迁延不愈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暴者为病甚,徐者为病持。”
指体内轻清升发之气。走向上窍的阳气,发于肌表腠理的卫气,充实四肢而具有卫外作用的阳气等,均属清阳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清阳出上窍,浊阴出下窍;清阳发腠理,浊阴走五脏;清阳实四肢,浊阴归六腑。”
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关木通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龈宣,牙断宣露。症见齿龈先肿,继而龈肉日渐萎缩,终致牙根宣露,或齿缝出血或溢脓汁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:“牙宣,谓脾胃中热涌而宣露也。此证牙齿缝中出血。上牙属脾,下牙属胃。”《医宗金鉴》卷
【介绍】:见倪维德条。
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二方。麋茸(酥炙黄,燎去毛,如无以鹿茸代)、菟丝子(酒浸、晒干,用纸条子同碾取末)各一两,炒大茴香半两。为末,用羊肾二对,酒浸煮烂去膜,捣和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至五十丸,温酒或盐汤
同胕、趺。足背部。《灵枢·营气》:“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,上行注足阳明,下行至跗上,注大趾间,与太阴合。”
①痿证之一。亦称肝痿。由于肝热内盛,阴血不足,筋膜干枯所致。证见肢体筋急拘挛,渐至痿弱不能运动,伴有口苦,爪枯等症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肝主身之筋膜……肝气热,则胆泄口苦,筋膜干。筋膜干则筋急而挛,发为
证名。①指发热汗出。亦称自汗出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》。②指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自汗证治》:“夫自汗,多因伤风伤暑,及喜怒惊恐、房室虚劳,皆能致之。无问昏醒,浸浸自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二。沙通痧。详痧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