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秋暑

秋暑

病名。《时病论》卷五:“七月大火西流,暑气渐减,而凉气渐生,其时炎尚存,一如盛夏,亦有较盛夏更热之年,人感其热而病者,为秋暑,即世俗所称秋老虎是也。斯时湿土主气,犹是暑湿交蒸,但见壮热烦渴,蒸蒸自汗脉象洪濡或数,是秋暑之证,其治法阳暑相同。”宜清凉涤暑法。参见阳暑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偏方

    同单方。指药味不多,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。

  • 出黄如糜

    证名。指泻下粪便色黄如糜糊状。《灵枢·师传》:“肠中热则出黄如糜。”参见热泻条。

  • 辨疫琐言

    温疫著作。1卷。清李炳撰于嘉庆五年(1800年)。作者对吴又可《温疫论》某些观点持不同意见,强调人的禀赋不同,感邪后有热化、寒化之别。不主张用达原饮治温疫,而立清气饮为治疫之主方。推崇大黄治疫,并倡大

  • 远血

    病名。指便血之先排便、后下血者。《金匮要略·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》:“下血,先便后血,此远血也,黄土汤主之。”《景岳全书》谓:“血在便后者,其来远,远者或在小肠,或在于胃。”因脾气虚寒,不能

  • 后蹬

    病证名。清·员从云《产科一得》:“后蹬,临产时儿头偏抵谷道。名虽有多云,皆偏产也。此因子方投奔出路,母错用力逼迫。”相当于枕后位。参见偏产条。

  • 气营两燔

    亦称气营同病。燔,焚烧;指火盛,亦即气分和营分邪热炽盛的病证。症见壮热、烦渴、神志昏迷,甚则透发斑疹、舌绛苔黄燥等。治以清气凉营为主。

  • 内睛明

    经外奇穴名。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:“睛明在目内眥泪孔中。”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称此为“内睛明”。并定位于眼内眥泪阜上。主治目赤红肿,视网膜出血,视神经萎缩,结膜炎等。沿眶内侧壁直刺0.5~1寸。勿捻

  • 戴启宗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字同父。建业(今南京)人。通医学,曾任龙兴路(今江西南昌县)儒医教授,他在读书过程中,从事医书的订正,对朱肱《伤寒百问》一一辨正,撰有《活人书辨》,已佚。又编《五运六气撰要》及《脉

  • 五神

    五种精神活动,即神、魄、魂、意、志,分别为五脏所藏。《素问遗篇·本病论》:“人犯五神易位,即神光不圆也。”参见五脏所藏条。

  • 李昌期

    【介绍】:见李文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