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督脉病

督脉病

病证名。指督脉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督脉之别,名曰长强,挟膂上项,散头上,下当肩胛左右,别走太阳,入贯膂。实则脊强;虚则头重高摇摇。挟脊之有过者,取之所别也。”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督脉为病,脊强反折。……此生病,从少腹上冲心而痛,不得前后,为冲疝;其女子不孕,癃痔遗溺嗌干。”《脉经》卷二:“督脉之为病,脊彊而厥。”又:“尺寸俱浮,直上直下,此为督脉。腰背强痛不得俛仰,大人癫病,小儿内痫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督脉病源流》用羌活荆芥秦艽细辛黄连附子总治督脉病。强厥者,用苏合香丸藿香正气散;头重者,用川芎茶调散白芷丸

猜你喜欢

  • 切总伤寒

    见医学五则条。

  • 史堪

    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字载之。蜀(今四川)人。精通医术。权贵蔡京苦大肠秘固,不服大黄,治不效,史只用紫菀一味治愈,由是知名。著有《史载之方》(一名《指南方》)二卷。

  • 乌龙摆尾根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乌泡刺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老花眼

    病名。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《中医眼科学》。又名老人眼昏。为肝肾衰耗所致,指年越四十而视近困难者。《外台秘要》卷廿一指出,凡人年四十五岁以后,渐觉眼暗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亦指出,若人年五十以外而目昏者,虽

  • 脚汗

    见《医学纲目》卷十七。有因脾胃湿热而致者,足心热而不时汗出。因于脾胃虚寒者,足心冷汗时出。参见手足汗条。

  • 螓(qín 秦)舌

    病名。属舌衄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因心膈蕴积热毒,而生于舌,老者难医,少者尤可;若(舌上)有孔,则全症也,或有一、二孔,其中流血,或在左右,有黑心。”治宜清热、凉血、止血。可选用三黄凉膈散、犀

  • 经闭出痘

    病证名。指妇女经闭而发痘疮之症。如因心脾先病而经闭不通,积垢郁阻于冲任胞宫,以致痘疮火毒当出不出者。初起发热时,宜用桃仁承气汤,以清除宿垢,继用四物汤合匀气散加红花、木通以调之。若心脾虚损,冲任胞宫空

  • 食疟

    病名。疟疾之一。又称胃疟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疟叙论》:“病者寒热,善饥而不能食,食已支满,腹急痛,病以日作,名曰胃疟。六腑无疟,惟胃有者,盖饮食饥饱所伤胃气而成,世谓之食疟,或因诸疟饮食不节,变为此

  • 臂泰阴脉

    经脉名。即手太阴经。马王堆汉墓帛书载:“臂泰阴脉:循筋上兼(廉),以奏(凑)臑内,出夜(腋)内兼(廉),之心。其病:心痛,心烦而意(噫)。诸病此物者,皆久(灸)臂泰(太)阴脉。”

  • 逐月养胎

    出徐之才《逐月养胎方》。是古人按脏腑、经络理论对胚胎发育的认识。如妊娠一月始胚,由足厥阴肝经主养;妊娠二月始膏,由足少阳胆经主养;妊娠三月始胎,由手厥阴心包经主养;妊娠四月由手少阳三焦经主养;妊娠五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