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病邪。致病则阻滞阳气的运行,血流不畅,发生肌肤疼痛、关节挛痹等症,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寒湿之气,持于气交,民病寒湿,发肌肉萎,足萎不收,濡写血溢。”②病证。由于湿困脾胃,损伤脾阳,或患者平素脾
【介绍】:见张曜孙条。
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茅膏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养生类著作。清·石成金著,全书一卷。包括心思部、色欲部、饮食部、起居部等主要内容,石氏主张延缓衰老必须从少壮之时开始,“日后年至老耄,尚然耳目聪明,手足利便。”认为养生应以恬娱为务,忧愁恼怒,伤人最烈
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六方。苍术、厚朴、陈皮、炙甘草、人参、茯苓。为细末,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脾虚饮食不化,大便不实。
正骨器械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又名竹箍。用于髌骨骨折及错位的固定。用竹或铁丝编制,或用橡皮制成。形状为较髌骨稍大的圆圈,并带四个“小足”,用纱布缠裹。用时将圈套于整复后髌骨的周围,缚于腘部垫的木板
即补阴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亦名带下黑候。指妇女从阴道经常流出黑豆水色稠粘或稀、或腥臭的液体,也有在赤白带下中杂有黑色的,连绵不断。多因热盛熏蒸,伤及任脉带脉,肾水亏虚所致。治宜泻火清热,方用利火汤。参
病名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溃疝腹筋急。”即疝。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》。位于手背中央,与掌心劳宫穴相对处。主治落枕,五谷不消,腹痛泄泻,掌指麻痹,五指不能屈伸,小儿脐风,手背红肿发痛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1~3壮;或艾条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