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名冷汗。《伤寒论·辨脉法》:“柔汗发黄者,此为脾绝也。”成无己注:“柔为阴。柔汗,冷汗也。”参见冷汗、黏汗条。
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指心胸局部多汗。《张氏医通·杂门》:“别处无汗,独心胸一片有汗,……名曰心汗。”参见心汗条。
舌中根部白厚滑苔,舌质边尖淡红,为有寒湿表现,表里证均可见。若伤寒邪在太阳,恶寒、发热、头痛、身痛、无汗、口不干、舌不燥、胸闷等症,见此苔者,为风寒夹湿表证,治宜解表化湿。若杂病里证见此苔者,为中焦脾
病证名。指咳嗽声音嘶嗄。多因热嗽、冷热嗽久延所致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失音嗽。有热嗽失音咽疼,多进冷剂而声愈不出者,宜以生姜汁调消风散,少少进之,或只一味姜汁亦可。冷热嗽后失音者尤宜。嗽而失音者,非独
出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紫河车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疡科选粹》卷二方。当归、生地黄、白芍药、人参、炙甘草、官桂、黄芪各八分。水煎服,日二次。治疽毒已溃疼痛。
药筒的作用与火罐相似,能吸引溃疡的脓毒外出。适用于阴发背十五日前后,坚硬漫散不收,脓深不能向外溃破者。其法先以鲜菖蒲、羌活、独活、祈艾、白芷、甘草各15克,连须葱90克,用清水十碗,煎几十沸候用;其次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龙船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丛书名。清·王士雄撰。刊于1854年。包括《王氏医案》、《医案续编》、《霍乱论》、《温热经纬》、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五种。
病证名。指“行动举止,则眼中神水之中,荡漾有黑影如蝇翅者”(《银海精微》)。类今之玻璃体混浊,参见云雾移睛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