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目连剳

猜你喜欢

  • 皇甫坦

    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南宋医生。四川夹江人。据载擅长治眼病。曾为宋太后治愈难治眼病。

  • 蜡目

    病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八:“蜡目者,是蝇蛆目眥成疮,故谓之蜡目。”

  • 脏气法时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根据生克规律,从生理、病理等方面论述了五脏之气与四时的关系;并指出了五脏虚实的一般证候以及针刺用药的补泻宜忌。这些都与四时气候有密切的联系,故名。

  • 燥者濡之

    治疗燥证的方法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即燥者润之。指燥证要用滋润的方药治疗。燥证有内燥、外燥之分。燥热伤肺胃津液的内燥,用滋阴润燥法;外感燥热伤肺的外燥,用轻宣润燥法。

  • 烦乱

    证名。指心烦意乱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参见烦、烦躁条。

  • 食喉

    见《喉风论》:“咽通地气,饮食之道也,俗名食喉。”即咽。详咽条。

  • 木香金铃散

    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卷中方。大黄半两,金铃子、木香各三钱,朴硝二钱,轻粉少许。为细末,每服三至四钱,食后柳白皮煎汤调下,微利为度。治暴热,心肺上喘不已。

  • 胃热呕吐

    证名。见《金匮翼·呕吐统论》。又称胃火呕吐、热呕。详热呕、胃火呕吐条。

  • 肺虚证

    指肺气、肺阴不足所出现的各种证候。《脉经》卷二:“肺虚。……病苦少气不足以息,嗌干不朝津液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八:“肺虚则生寒,寒则阳气盛,阳气盛则声嘶,语言用力,颤掉缓弱,少气不足,咽中干无津液,

  • 小儿斗眼

    病证名,见《验方新编》卷之一。其表现为黑眼珠呆滞。参见通睛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