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鼻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邪热炽盛的里证。多因病邪内传或脏腑积热所致。症见身热汗多,渴欲引饮,心烦口苦,小溲短赤刺痛,舌红苔黄,脉洪数或弦数等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一:“热在里者,为瞀闷胀满,为烦渴喘结,或急叫吼,或躁扰狂越
①指从脉象的急、缓、大、小、滑、涩反映五脏的六种病理变化(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)。②指八纲中的寒、热、虚、实、表、里。
病名。肛漏之一。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下编:“此症生于肛门周围,时出腥水,不甚疼痛。治法:内服中九丸,外贴千搥纸,其腥水自止。”
证名。指右侧胁痛。多由肝邪犯肺或气滞、痰饮、食积引起。《医学入门》卷四:“食积胁(右)下,如扛挭起一条作痛,神保丸、枳实煎汤下,轻者保和丸;痰饮流注肝经,喘咳引痛者,二陈汤加南星、苍术、川芎、柴胡、白
病证名。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:“女子逆经之证,乃血逆上行,冲灌瞳人,以致满眼赤涩。”即室女逆经,详该条。
见清·吕种玉《言鲭》。指月经,详该条。
病名。鱢音骚,臭也。指肺受外邪所致的咳嗽。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四:“备急五嗽圆,治五种咳嗽。一曰上气嗽,二曰饮嗽,三曰鱢嗽,四曰冷嗽,五曰邪嗽,皆有肺受风寒,气不宣通所致。”亦指传染性咳嗽。《不居集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苍条鱼鳖之别名,详该条。
耳屏与面颊之间的部位。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:“明堂广大,藩蔽见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