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皂荚刺

猜你喜欢

  • 足少阴肾经

    十二经脉之一。代号KI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肾足少阴之脉,起于小指之下,邪走(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王注引《灵枢》文作“斜趣”)足心,出于然谷之下,循内踝之后,别入跟中,以上踹内,出腘内廉,上股内后廉,贯

  • 目髎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即丝竹空,见该条。

  • 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

    治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王冰注语。后人简称为壮水制阳或滋水制火,滋阴抑火。是治求其属的治法,即用滋阴壮水之法,以抑制阳亢火盛。肾主真水,肾阴不足,则虚火上炎,出现阳偏亢之象,症见头晕目眩,腰痠足软

  • 冷针

    与温针对举。指单纯针刺之法。

  • 阴阳散

    见《外科枢要》卷四。即冲和膏,见该条。

  • 白桃树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丝棉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苦桔梗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桔梗,详该条。

  • 颐身集

    养生学丛刻。一册。清·叶志诜辑。刊于1852年。其中包括元·丘处机《摄生消息论》,明·冷谦《修龄要旨》,清·汪昂《勿药元诠》、汪晸《寿人法》及方开《延年九转法》5种。

  • 恶实根

    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牛蒡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四肢懈惰

    证名。见《医钞类编·肢体门》。即四支解堕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