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百会疽

百会疽
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又名玉顶发玉顶疽。多因火毒凝结上攻,生于百会穴者。初起形如粟米,根渐肿大如葡萄状,高坚红肿,焮热疼痛,身热畏寒,渴而思冷饮,便秘躁烦,脉见洪数者,宜服黄连消毒饮;若漫肿平塌,紫暗坚硬,形寒脉细之阳虚者,宜服托里消毒散外治随证选用冲和膏回阳玉龙膏;已溃可选黄灵药去腐,并用太乙膏盖贴,余见外痈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中似苔非苔舌

    红舌上有粘腻似苔非苔之象,在温热病中,为中焦夹有秽浊之气所致,急于方药中加入芳香之品以逐之(见《温热论》)。

  • 五皮风

    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蛇含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惊膈嗽

    病证名。多因肝经余热,上灼于肺所致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小儿患惊风,惊止而嗽作,谓之惊膈嗽。”症见咳嗽痰稠,苔黄滑。治宜豁痰利肺,兼以平肝。用二陈汤加钩藤、桑皮。

  • 清咽滋肺汤

    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方。玄参、牛蒡子、荆芥、葳蕤、贝母、天花粉、马兜铃、桔梗、麦门冬各等分,甘草量减半。水煎服。治麻后余热,咳嗽声瘖。

  • 小儿哮喘

    病名,又名小儿吼病。哮和喘是两种不同的症状,《罗氏会约医镜》:“喘者气急声高,张口抬肩,摇身撷肚,惟呼出一息为快,此肺经邪气实也。……哮者,其症似喘,但不如喘出气之多,而有呀、呷之音。呷者口开,呀者口

  • 十五号明夷方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细辛大黄丸,见该条。

  • 司马隆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季平。祖籍咸宁(今陕西长安)人,后随父元亨迁居江宁,继父业,擅医术。勤读《内经》及朱李诸家著作。善辩医理,人皆悦服。遇危病,必潜心静思,探求病源,治之而已。遇疫病,虽亲族畏避,亦

  • 汪淇

    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憺漪,又字右之。浙江钱塘人。长于妇、儿科,推崇明代医家武之望所著之《济阴纲目》一书,并对之加以笺释重订,于1665年(康熙四年)刻行。又编纂有《保生碎事》一卷(

  • 断胎

    见清·汪嘉谟《胎产辑萃》。即打胎。

  • 体臭

    病名。即体气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