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痰涎血

痰涎血
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咯血》。指痰唾涎中带有血丝、血点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血源流》:“痰涎血者,脾家畜热所致,宜加味逍遥散清肺汤;而痰唾中带有红丝红点,病尤为甚,其条分缕判,则有由六经之火者,宜山栀地黄汤;有由思虑伤心伤肺者,宜天门冬汤;有由于阴分虚弱者,宜清火滋阴汤。”《证治汇补》卷五:“痰涎血。痰中带血,多属脾经,须分痰血先后施治,先见血而后嗽痰者,此相火上炎,煎熬成痰,降火为主,若用消痰,则血溢而不止。其先痰嗽而后见血者,是积热生痰,载血上行,清痰为要,若用血药,则痰滞而不行。”参见咳血嗽血唾血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毛孔

    即汗孔。见汗空条。

  • 郑浆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字孔济。长乐(今福建长乐)人,生平不详。

  • 玉笋症

    病名。《喉科方论》:“此症发在牙关牙床肉上,形如三、五肉笋,徐徐发来。针刺不痛,此脏腑内伤。”古人认为该病是不治之症。

  • 保赤汇编

    丛书名。清·米子榛辑。刊于1879年。包括《锡麟宝训》、《达生篇》、《产宝》、《福幼编》、《保婴易知录》、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、《童蒙训》七种。

  • 詹文升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旭初。安徽璜川人。初业儒后究心医术,活人甚众,为人治疾,常不取酬。且性极宽和,有人侮之,则笑颔以对,毫不介之,人称之为痴先生。撰有《医学十四种》。

  • 葛花解酲(chéng 程)汤

    《脾胃论》卷下方。木香五分,橘皮、人参、猪苓、茯苓各一钱五分,炒神曲、泽泻、干姜、白术各二钱,青皮三钱,白豆蔻仁、砂仁、葛花各五钱。为细末,每服三钱匕,白汤调下,取微汗。治饮酒太过,呕吐痰逆,心神烦乱

  • 坐臀生

    亦名坐生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十:“儿臀先露,谓之坐臀生。”

  • 林羲桐

    【介绍】:见林珮琴条。

  • 下焦吐

    证名。《活法机要·吐证》:“下焦吐者,皆从于寒,地道也。其脉沉而迟。其证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小便清利,大便秘而不通。治法当以“毒药”通其秘塞,温其寒气。大便渐通,复以中焦药和之,不令大便秘结而自愈也。

  • 白蒺藜

    出《药性论》。即刺蒺藜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