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痧筋

痧筋

指发痧时腿弯、肘弯上下怒张的静脉,呈深青、紫色或深红色。系痧症显现于体表的一种标志。《痧胀玉衡》:“痧筋有现有微现,有乍隐乍现,有伏而不现。痧筋之现者。毒入血分者多;乍隐乍现者,毒入气分者多;伏而不现者,毒结于血分者多。”治法:痧筋明显的,用刺痧法;乍隐乍现的,须俟其显现后再放血。其他如痧毒结聚不散,结于血分者,散其瘀;结于食者,消其食;结于痰积者,消其痰积。散结之后,痧筋必显,用三棱针刺痧筋使出血,以排泄痧毒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画石

    见《本草衍义》。即滑石,详该条。

  • 巡经传

    见《此事难知》。即循经传。见该条。

  • 久痰

    痰证之一。指痰液在体内停积日久的病证。《明医杂著·痰饮》:“久而重者,黄浊稠结,咳之难出,渐成恶味,酸辣腥臊咸苦,甚至带血而出。”亦可见潮热咳嗽,有似内伤阴火。宜用熟地、茯苓、山药、苡仁、芡实、萸肉、

  • 表里俱寒证

    证名。指表寒、里寒症状同时存在。《医学心悟·伤寒主治四字论》:“何谓表里皆寒?凡伤寒表受寒邪,更兼直中于里,此为两感寒证,仲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也。”多由外感寒邪,内伤生冷,或里有虚寒,又感风寒所致。

  • 穴位贴敷疗法

    应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腧穴或病变部位,使之局部充血或起泡的治疗方法。《针灸资生经》:“治疟之方甚多,……乡居人多用旱莲草推碎,置于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,以古文钱压之,系之于故帛,未灸即起小泡,

  • 通心饮

    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五方。木通、连翘、瞿麦、栀子仁、黄芩、甘草各等分。为粗末,每服二钱,加灯心、麦门冬,水煎服。治小儿心经有热,小便不利。

  • 六月冻

    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腐婢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绒毛鸡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为乌骨鸡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寒湿发黄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汇补·黄病章》。属阴黄范畴。多由寒湿郁滞,脾阳不振,胆汁外溢所致。证见身目黄色晦暗,神疲畏寒,食欲减退,脘闷腹胀,大便不实,小便短少,舌淡苔腻,脉濡缓等。治宜温中化湿,用理中汤或茵陈术

  • 三实

    ①辨证的三类实证。《难经·四十八难》:“人有三虚三实。”三实指:紧牢为脉实;发病急剧,病由外入,卒然不能说话为病实;病变局部坚牢拘急、疼痛拒按而不痒为症实。②五运六气所指的年、月、时俱盛的气运。《灵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