猴子埕
见《海南植物志》。为猪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海南植物志》。为猪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气缓,心气舒缓或和达之意。喜能使人精神兴奋,心情和达,气机通利。但狂喜暴乐,反会令人精神涣散,心气弛缓,出现心悸、失眠,甚至精神失常等症状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喜则气缓,……喜则气和志达,荣卫通利,故
病证名。又名疳蚀疮。指承浆部位成片赤烂。清·吴溶堂《保婴易知录》:“生于唇下,或小儿赤烂,用甑盖上炊流汁涂之,重者以青蛤散涂之。”
【生卒】:十二、三世纪间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茂之。曾任饶州(今江西波阳)小官员,兼通医药,集古今验方及家传方,于1213年(嘉定六年)撰《究源方》5卷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痢疾论》。为寒湿痢、湿热痢、燥热痢、疫痢的总称。详各条。
古与府通。有聚集、府库之意。古人把人体内部一些传化水谷的器官,统称六府,以别于藏精气的五脏。参见六腑条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:“腹中气乍满,心中尽痛,气积如臂,名曰癥疝也”。多由饮食寒温不调,气机阻滞所致。症为突然发作性上腹部疼痛,伴有腹胀及气块。宜内服立效散。
病名。见《赤水玄珠》。亦称冒寒、小伤寒。指春夏秋冬四时外受风寒之邪而症状较轻者。详感冒条。
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罗锅底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飞扬喉,此症风热上壅,上腭红肿气不通,咽物不下,从小舌中飞扬满口,此系凶恶之症。急针患处出血。”治宜清热解毒、凉血。用黄连解毒汤、犀角地黄汤、仙方治命饮等加减。或以刀针于红
十五络脉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手少阴之别,名曰通里,去腕一寸半(半字应据《黄帝内经太素》卷九《十五络脉》、《千金要方》卷十三第一及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九一删),别而上行,循经入于心中,系舌本,属目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