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①自觉近膻中处悸动不适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《伤寒溯源集》卷一:“所谓心下悸也,盖心之下,胃脘之上,鸠尾之间,气海之中,《灵枢》谓膻中为气之海也。”多因阳气虚,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所致。
①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酸模之别名。②见《内蒙古中草药》。为獐牙菜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是指刺灸治疗的主要工具和材料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:“镵石针艾治其外。”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五引倪涵初方。又名初起第一方。黄连、黄芩、白芍药、山楂肉各一钱二分,枳壳、厚朴、槟榔、青皮各八分,当归、地榆、甘草各五分,红花(酒炒)三分,桃仁一钱,木香二分。水煎,空腹服
综合性医书。宋·窦材撰于1146年(托名扁鹊所传)。3卷(另有《神方》1卷)。作者以《内经》为医学正传,上卷论经络、灸法等;中卷分述伤寒诸证和杂病;下卷续载内科杂病,兼论外科、妇科、儿科和一些病证。《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七方。樗根皮(炒微黄)一分,枳壳(麸炒)、黄连(微炒)、芜荑(微炒)、赤芍药各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一钱,加豆豉三十粒,葱白一茎,水煎服,量儿大小加减。治小儿脓血痢如鱼脑。
证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为眼珠疼痛如针刺样的证候。可见于内、外障眼疾。本证有虚实之分。实证多为心经实火所致。症见头痛眼胀,赤热刺痛,持续无间,泪出羞明,或黑睛生翳等;虚证常属体疲目劳,荣气不上溯于目所致
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萆薢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由于性急多怒,因郁而气血俱热,以致热灼伤津,阴血枯竭而患经闭不行。治宜清热解郁。方用四物汤加黄芩、黄连、柴胡、香附。
病名。出《治疔大全》。即龙泉疔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