燥火
即燥热。详该条。
即燥热。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·卒死》。指在睡梦中突然死去,系五绝之一。参见五绝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安徽青阳人。著《干金圣惠方》一书,已佚。
书名。22卷。清·魏荔彤释义。成书于1720年。魏氏注解《金匮要略》,在汲取前人精义的同时,颇多个人发挥。并对所论病证的病机和治法,分析较详。但在释义中,间或杂有附会、不经之论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维道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中医临证备要》。即痱疮。详该条。
两肾之间所藏的真气,是命门之火的体现。《难经·八难》:“所谓生气之原者,谓十二经之根本也,谓肾间动气也,此五藏六府之本,十二经脉之根,呼吸之门,三焦之原,一名守邪之神。”人体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、三焦气
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即胎前吞酸。详该条。
古代医疗教学职称。始设于南北朝时期之北魏,系专门为统治阶级培养保健人员的官员,官阶从七品下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脱囊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九世纪【介绍】:晚清骨伤科医家。字国兴。清华(今江西婺源)人。精于医治跌打损伤,常有奇验,闻名于一时。《婺源县志》记有其用手术治疗类似泌尿结石及睾丸摘除等手术。并曾进行过骨移植术以治疗粉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