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焠刺

焠刺

古刺法名。九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焠刺者,刺燔针则取痹也。”是指治疗痹症时,将针烧红,迅入速出的针刺方法。意与劫刺同,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

    病名。指经行前一周左右,出现有烦躁易怒,倦怠嗜睡,或失眠,头晕头痛,偏头痛,乳房胀痛,喉痛声嘶,胸闷,腰腹酸胀浮肿,腹泻,关节痛,荨麻疹,皮肤搔痒等症,随月经周期发作,月经走后骤然减轻或消失,故称。多

  • 白苔红尖舌

    苔白而舌尖红的舌象。为心火上炎。若舌质微红,苔薄白者,外感风热在表;舌苔白厚者,多外感风热夹湿,或风温有化热之势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此舌亦可见于湿温,或热邪内盛复感外寒之症。

  • 脊俞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即脊中,见该条。

  •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

    书名。山东省中医研究所研究班编。本书是《素问》一书的白话注释,除对原文进行语译外,每篇列有本篇大意、体会,或附词字释义等项。对于读者理解《素问》原文有一定参考价值。195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。

  • 乳晕

    位于乳房中央,乳头的外围,呈淡红色。怀孕时,乳晕色素沉着,色泽加深,可作妊娠诊断的参考。

  • 中医方剂学

    《中医临床参考丛书》之一。江苏新医学院主编。本书为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修订本,首为方剂总论,次为各论,共21章。分述各类方剂的组成、类别及其主要成方。选方约300余首,列述各方的组成、用法、功

  • 湿郁

    六郁之一。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因外感湿邪,郁而不散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郁源流》:“雾露风雨坐卧,湿衣湿衫,皆致身重疼痛,首如物蒙,倦怠好卧,阴寒则发,脉沉涩而缓是湿郁。”治宜除湿解郁,用湿郁汤、渗

  • 泻下

    即下法。详该条。

  • 朝开暮落花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木槿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刘彝

    【生卒】:1017~1086年【介绍】:宋代官吏。福州人。庆历六年(1046年)进士,通晓水利。煦宁(1069~1077年)间主管虔州(今江西赣州)时,鉴于当地风俗相信巫祝鬼神,不信医药,刘彝严禁巫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