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伤寒病邪传里所致的腹胀。又分热结膀胱腹胀,及阳明胃实腹胀,血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·肿胀总论》:“伤寒腹胀之症,恶寒发热,自汗口渴,小便不利,小腹胀满,此热结膀胱之症。若里热不恶寒,自汗不大便,
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妇人绝嗣不生,漏赤白,灸泉门十壮,三报之。穴在横骨当阴上际。”即位于女性耻骨联合下缘,阴唇前联合上缘处。
病名。指发生于耳廓根部的湿疮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五。又名月蚀疮,月镟疮。由于胆脾二经湿热上蒸,或耳道流脓延及外耳所致。初起在耳后折缝间皮肤潮红,久则黄水淋漓,湿烂作痒,搔破则津血水,甚者耳后折缝裂开
病名。①指患乳蛾同时并发剧烈头痛者。《重楼玉钥》卷上:“此症一边头痛如破,或左右红肿如核(指乳蛾)。……惟下元虚者,多致此疾。”②指内科头痛症之偏于一侧者。
证候名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肾风之状,多汗恶风,面庞然浮肿,脊痛不能正立,其色始,隐曲不利,诊在肌上,其色黑。”《素问·奇病论》:“有病庞然如有水之状,切其脉大紧,身无痛者,形不瘦,不能食,食少……,病
针刺手法。出《针灸大成》。针至一定深度,先行紧提慢按六数,得气后,微微捻针并将针轻轻提引,使针下经络气聚。用治局部麻木、发凉等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攒竹,见该条。
①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方。白藓皮、款冬花、车前子、柴胡、炒枳壳、黄芩各一两,百合二两,菊花、蔓荆子各一两半,炙甘草五钱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,水煎,食后及临卧服。治目睛翳膜,及瞳人上有物,如蝇翅状,令
《石室秘录》卷六方。人参、白芥子、菟丝子各一两,白术二两,茯神三两,半夏五钱,附子五分,白薇、朱砂(冲服)三钱。水煎,分二次服。治呆病如痴,默默无言。
诊法。辨证过程中,必须把脉象和病色的变化互相参照,进行分析,以推断病情的新久顺逆。例如患者面赤唇红,舌红苔黄,均属热邪盛的病色,若脉见洪数或滑数,为新病、为顺;若脉洪数而面色苍白的,则病重或久病,难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