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瀛洲学士汤

瀛洲学士汤

喉症全科紫珍集》卷上方。乳香、没药防风各八分,川芎白芷薄荷各七分,栀子陈皮赤芍药天花粉皂角刺当归穿山甲各一钱,贝母金银花各一钱五分,甘草木通各五分,黄连四分。加灯心二十寸,竹叶十片,水煎服;木通、穿山甲初服一、二剂用,后剂减去;如火郁肺胃,清阳不升,加柴胡升麻各四分;凡初剂必加大黄,如老人加三钱,壮盛者加四至五钱,空腹服;利六、七次后,去大黄、木通、山甲,加桔梗牛蒡子。治喉痈喉蛾红肿不消,疼痛难忍,及一切痄腮颏痈疮毒阴疮疳疮未成脓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月水不调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月经不调,详该条。

  • 疳热流注

    病证名。指小儿身患疳疾,潮热生疮,发歇无已的证候。治宜清热消疳,用猪肚黄连丸(《证治准绳》:猪肚,解黄连)。

  • 光剥如猪肾舌

    舌面无苔,光滑如镜,像剥膜猪肾,色彩鲜艳,乃肝肾阴亏之候。宜滋补肝肾。

  • 伤燥咳嗽

    病证名。指天行燥烈,燥火伤肺所致的咳嗽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伤燥咳嗽之症,口渴唇焦,烦热引饮,吐痰不出,或带血缕,二便带赤,喘急咳嗽。”治用石膏泻白散、清燥救肺汤、人参白虎汤等方。《医门法律·咳嗽门》

  • 丹痧

    病证名。又名丹疹、烂喉痧、烂喉痧、疫痧、疫喉、喉痧。类于猩红热。因其咽喉红肿糜烂,疹色鲜红如丹,故名。丹痧属于疫疹,多流行于冬春季节,以二至十岁为多见。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,初期邪在卫分,继之病邪

  • 肉蒸

    五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又为二十三蒸之一。详五蒸、二十三蒸条。

  • 眼皮麻木

    病名。见清·王子固《眼科百问》。多系血气虚衰,风邪入侵,痰湿蕴结所致。症见眼睑知觉迟钝,甚至麻木不仁。宜养血祛风除痰,用正容汤加减。

  • 胡韭子

    出《徐表南州记》。为补骨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徐之范

    【生卒】:?~581【介绍】:南北朝至隋代之间医生。丹阳(今江苏镇江)人。北齐名医徐之才之弟。

  • 外台走马汤

    见《金匮要略》。即走马汤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