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本痿软,不能举动的舌象。为心气伤损之征。若淡红而痿者,为气血不足;若深红而痿者,为气血热盛;若紫红而痿者,为脏腑热极;若绛红而痿者,为阴亏已极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当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以决定治法。
病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三:“此症生于皮里膜外,结为果核,坚而不痛。”初起推之可动,久则推之难移,多不作脓。因风火气郁,或湿痰凝结而致。治法:因风火气郁结聚,初起伴有寒热者,用荆防败毒散解表,继服
①经穴名,代号ST42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会原、会骨、趺阳。属足阳明胃经。原穴。位于足背最高点,解溪穴下1.5寸,当第二、三跖骨与楔状骨间凹陷处。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,深层为腓深神经,并有
综合性医书。14卷(附《脉诀阐微》1卷)。清·陈士铎述(托名岐伯、张仲景所传)。成书约为1687年。内容包括内、外、儿、妇等各科疾病证治。分伤寒、中寒、中风等126门,700余证。每证详列病状、病因、
证名。即怕冷。诸邪郁遏表阳,或阳虚卫弱所致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风从外入,令人振寒,汗出头痛,身重恶寒。”《丹溪心法·恶寒》:“阳虚则恶寒。”《张氏医通·寒热门》:“有卫气虚衰,不能实表分肉而恶寒者;
【介绍】:见麻九畴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儒门事亲》卷四。为风冲泣下之俗称。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虎杖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一。又名中腑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周魁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