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温热病

温热病

病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四。①温病的别称。泛指各种温病、热病。也有以感受热邪轻重与季节的不同,分称为“温病”与“热病”者。《类证活人书》卷五:“因春温气而变,名曰温病;因夏热气而变,名曰热病。温、热二名,直以热之多少为义。”参见温病、热病条。②温病之一种。指温病之偏热盛而不兼风、寒、暑、湿等他邪者。《温病条辨·上焦篇》:“温病者有风温,有温热、有温疫、有湿毒、有暑温、有湿温、有秋燥、有冬温、有温疟。”又:“温热者,春末夏初,阳气弛张,温盛为热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鼻肿

    病证名。《石室秘录》卷一:“鼻肿者,乃肺金火盛也。”常由肺经火毒上攻所致。证见鼻部肿大,甚则肿大如拳,疼痛异常。初宜疏风清热、泻火解毒,用仙方活命饮或凉膈散加减;后期宜养阴清热,用养阴清肺汤加减。

  • 背俞穴

    经穴分类名。①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。如肺俞、心俞、肾俞、膀胱俞等(见表)。脏腑有病时其相应背俞穴往往出现异常反应,如敏感、压痛等;而刺灸这些穴位,又能治疗其相应脏腑的病变。②专指肺俞、心

  • 病膈

    见《寓意草》。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
  • 乌倍散

    见《外科真诠》。草乌五钱,白芷一两,龙骨一钱五分,五倍子四两。先将前三味搥碎,入五倍子同炒焦,只用五倍子研细,香油调刷患处。治甲疽,症见足趾甲旁,胬肉高突,时流黄水,疼痛难忍。

  • 铍刀

    出《华佗别传》。即铍针。见该条。

  • 胎息

    ①气功术语。原为道士修炼方法之一。古人认为,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不用口鼻呼吸,好象胎儿在胎胞中的呼吸一样(据《抱朴子》),故名。近代又称胎息为丹田呼吸法或脐呼吸法。练功时要求意守中丹田。吸气时,意想气自

  • 胜湿汤

    ①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五方。苍术、羌活、防风、甘草、黄柏、黄连、猪苓、泽泻。水煎服。治暑湿下利,及胃家有湿滞而多唾等症。②《类证治裁》卷二方。苍术、厚朴、半夏、藿香、陈皮、甘草、生姜。水煎服。

  • 肾虚头痛

    证名。指肾中元阴或元阳虚衰所致的头痛。《证治准绳·头痛》:“下虚者,肾虚也,故肾虚则头痛。”肾阴虚为主者,症见头脑空痛,头晕耳鸣,腰膝无力,舌红脉细。治宜滋补肾阴为主,可用六味丸、大补元煎加减。肾阳虚

  • 颃颡(háng sǎng 杭嗓)

    指咽后壁上的后鼻道,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必经通路,相当于鼻咽部。足厥阴肝经过此。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:“颃颡者,分气之所泄也……。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,颃颡不开,分气失也。”《类经》卷二十一:“颃颡

  • 月不通

    见《证治要诀》。即经闭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