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涎嗽

涎嗽

证名。出《儒门事亲》。指咳嗽而有痰涎溢出者。多由风热炽盛,灼液酿成痰涎,上逆而嗽;亦有素体阳虚,肺复受寒,以致痰涎上泛,射肺而嗽。风热炽盛者,治以清热豁痰为主,用温胆汤加竹黄竹沥僵蚕之类;阳虚受寒者,以温中散寒为主,用六君子汤加干姜白附子之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伤损腰痛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九十。因打仆、坠堕致使腰部筋肉受损,经脉气血瘀滞所致。证见腰部疼痛、肿胀、青紫、重者脊部亦痛,活动艰难。治宜活血祛瘀,舒筋通络,内服地龙散或复元活血汤化裁,并可采用针灸、按摩及药

  • 萧赓六

    【介绍】:见萧埙条。

  • 滋阴熄风

    熄风法之一。是以滋阴为主,消除因阴虚而动风的治法。在热性病晚期,热伤真阴,表现为身热不甚但羁留不退,手足心热、面红、虚烦不眠、咽干口燥、神倦心慌,甚或耳聋、手足蠕动或抽搐,舌干绛少苔,脉虚数或细数,可

  • 筒灸

    灸法之一。以细竹管(箭竿)或苇管一端轻轻插入耳中,另端置炷施灸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以苇筒长五寸,以一头刺耳孔中,四畔以面密塞之,勿令气泄,一头内大豆一颗,并艾烧之令燃,灸七壮。”用治口眼歪斜、耳疾等。

  • 医和

    【生卒】:公元前六世纪【介绍】:春秋时期秦国名医。指出疾病并非鬼神所致,而是由于自然界气候的异常变化引起。提出的阴、阳、风、雨、晦、明的六气致病说,认为六气是引致各科疾病的主要原因,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

  • 病后多眠

    病证名。指因病后余邪未净,正气未复而睡眠过多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不寐多寐源流》:“病后多眠,身犹灼热,余邪未清,正气未复也。宜沈氏葳蕤汤。”又:“惟汗下后酣眠者,为正气已复,可勿药也。”参见嗜卧条。

  • 紫色王室保健经函

    藏名《加保拉希保地默保》。综合性藏医书。由入藏的汉族、印度、克什米尔、吐谷浑、大食、尼泊尔和西藏的名医共同编译。成书于八世纪末。全书收录了本松岗哇、僧能和敬虚的《杂病治疗》、《艾灸明灯》、《配方玉珠》

  • 脉法解

    见医学粹精条。

  • 产后水谷利

    见《傅青主女科·产后编》。即产后完谷不化。详该条。

  • 食疳

    出《婴童百问》。即脾疳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