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泻肝

猜你喜欢

  • 肝胃不和

    亦称肝气犯胃。肝气郁结,疏泄失常,导致胃失和降。证见胸胁胀满,善太息,胃脘胀满作痛,嗳气吞酸,嘈杂或呕恶,苔薄黄,脉弦等。治宜调和肝胃法。

  • 伤风自利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指外感风邪后出现泄利。多因脾胃嫩弱,感受风邪,肺气上逆,脾失运化所致。其症以怕冷鼻塞,咳嗽气促而泄泻为特征。治宜疏散外风,调理脾气。用人参败毒散。

  • 吴冲孺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吴正伦条。

  • 外风

    通常指外感之风邪,是与疾病过程中产生的内风相对而言。参风条。

  • 脾惊

    脏腑惊证之一。出《小儿病源方论》。详脏腑惊证条。

  • 白螺壳

    出《肘后方》。即白螺蛳壳,详该条。

  • 邪恋心包

    指邪气羁留心包,阻蔽神明而致昏迷惊厥,持续多天不醒的病变。多与病邪夹痰有关。宜结合化痰开窍治疗。

  • 锅底灰

    见清·叶小峰《本草再新》。为釜脐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疠风头目眩晕

    证名。为疠风兼证。出《疠疡机要》上卷。因脾肺气虚者,宜服补中益气汤;肝肾阴虚者,服六味地黄丸;阳气虚所致者,服八味地黄丸;肝经湿热者,宜用柴胡清肝散;兼发热恶寒者,服圣愈汤。

  • 牙根

    见《医学准绳六要》。即牙齿之埋于牙龈部分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