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源
【介绍】:
清医家。又名江。字岷源,晚号抱元子。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精医学,曾官于太医院,因母病辞归,乾隆年间(1736~1795)有医名,善治疑难怪症。尝搜集历代医书及笔记所载奇证、怪症等治案400余例,按部位分类叙述,间加按语,编为《奇证汇》8卷(1766年)。
【介绍】:
清医家。又名江。字岷源,晚号抱元子。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精医学,曾官于太医院,因母病辞归,乾隆年间(1736~1795)有医名,善治疑难怪症。尝搜集历代医书及笔记所载奇证、怪症等治案400余例,按部位分类叙述,间加按语,编为《奇证汇》8卷(1766年)。
【介绍】:见陈景魁条。
病名。①出《仙传外科秘方》卷九。又名脱疽疔。消渴病合并脱疽者。初发可先治消渴,服流气饮、苦参丸以解毒生肌,外用桐油及无名异煎至一沸入花椒一勺、加蓼叶在内同煎,浸七天后,单以此叶贴在患处,余可参见脱疽条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水苦荬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:“腹中气乍满,心中尽痛,气积如臂,名曰癥疝也”。多由饮食寒温不调,气机阻滞所致。症为突然发作性上腹部疼痛,伴有腹胀及气块。宜内服立效散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丝棉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清·严景芬《目科捷径》:“在上胞内有块如杏核窍形,扣在胞内,翻转则露出似骨。”
书名。2卷。清·王子接撰。本书即《绛雪园古方选注》第一部分。王氏将《伤寒论》方剂分为和剂、寒剂、温剂、汗剂、吐剂、下剂六大类,共113方,方解比较明晰。
病症名。《颅囟经》:“初生小儿,一月内,乳利如膏,是母寒气伤胃所致也。”新生儿消化力弱,哺乳失宜,复感寒邪,最易导致乳汁不消而成此症。故《古今医统》论抚养婴儿,要注意哺乳之法,有“忍三分饥,吃七分饱”
病证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。可因肺虚邪气壅塞所致。如肺虚而阴冷之邪上攻于肺者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六:“肺主于气,若肺虚,则风寒入于经络,而成咳嗽也。此皆由脏腑不调,阴阳否塞,阳气外虚,阴气内积,邪冷之
病证名。小儿鼻常流涕不收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八十:“风冷伤于肺经,或冷中囟户,皆因小儿涕液不收。盖肺气通于鼻,脑液下通于鼻故也。”治宜解表散寒。用菊花散(《证治准绳》:甘菊花、防风、前胡、细辛、桂心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