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清·阎纯玺《增补胎产心法》。亦名胎前胁痛。多因痰浊瘀阻,或恼怒伤肝,气郁不舒所致。痰浊瘀阻者,痰涎壅盛,胸胁疼痛,治宜祛痰理气,方用二陈汤加减;恼怒伤肝者,烦闷易怒,两胁疼痛,治宜舒肝解郁,
病名。即下颌关节双侧脱臼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:“颊车骨……或打仆脱臼,或因风湿袭入,钩环脱臼、单脱者为错,双脱者为落。”证治详颊车蹉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腰俞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指瘰疬之坚硬如砖者。参见瘰疬条。
病证名。系指由中风,邪中经络脏腑,经络瘀滞痹阻所致之失音者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十九:“故卒然无音,皆由风邪所伤。”《本草纲目》桂、牡桂、附方:“中风失音,桂着舌下,咽汁。”参见舌瘖条。
足太阳膀胱经之简称。详该条。
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之一。即竹筒吸法。详该条。
指肝的阴血和阴液。肝阴与肝阳相互为用,保持阴阳的协调。如肝气太过,肝阳偏亢,可以耗伤肝阴。而肝阴不足,则可以引起肝阳上亢。
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》。指颈部单侧或两侧肿胀粗大。多因气火郁逆,或痰滞内结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颈项病源流》:“有颈项肿痛,寒热头眩者,是气毒,宜加味藿香散;有颈项结核浮肿,先寒后热者,此风寒所搏,宜
病证名,见《医宗金鑑·幼科心法要诀》。即小儿食积,其证头温腹热,大便酸臭,嗳气恶食,烦不安眠,口干作渴。滞轻者宜木香大安丸消导之;滞重便秘者宜小承气汤攻下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