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毛茛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鬼箭羽之别名,详该条。
踝关节内、外侧的圆形骨隆起部位。
推拿手法名。用屈曲的食指和中指,张开如钳形。蘸水后,挟住治疗部位的肌肤。一挟一放,直到被拧的部位出现红紫色斑痕为度。适应病症同扯法,但本法刺激量较强。
病证名。指小儿哺露而变生的疳证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载其病因为:“小儿乳哺不调,伤于脾胃,脾胃衰弱,不能饮食,血气减损,不荣肌肉”所致。症见骨瘦如柴,呕逆,吐虫,心烦,口渴,傍晚蒸热等。宜先用集圣丸
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大便下血,灸第二十椎,随年壮。”近代《中国针灸学》列作奇穴,名灸血病。位于第三骶骨嵴之高点处。主治吐血、衄血,便血,妇人血崩等。艾炷灸5~7壮;或艾条灸10~15分钟。
①泛指切脉时指下有脉的跳动感。②疮疡辨脓扪诊方法之一。即引手。见该条。
见仁端录条。
出《广雅》。为女菀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汤头歌诀续集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