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研组编。本书是1961年出版的《中医内科学中级讲义》的修改本,重点介绍37种常见内科疾病的证治,论述简要,选方实用,比较适合广大农村医务人员和赤脚医生的学习参考。1972年由人
污秽混浊之意。①指腐败污秽之气以及山岚瘴气等。②指病人的排泄物、分泌物或身体散发的特殊气味。③指湿热熏蒸的秽浊。《温病条辨·上焦篇》:“脾郁发黄,黄极则诸窍为闭,秽浊塞窍者死。”
指加强胃的消化功能的方法。胃主纳食,以和降为顺。健胃常结合降气行气。如丁香、白豆蔻、砂仁、川朴、陈皮等。挟湿浊,可加芳香化湿药;挟食滞,可加消食导滞药;兼气虚,可加健脾益气药。
证名。又名眼暗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:“夫目者,五脏六腑阴阳精气,皆上注于目。若为血气充实,则视瞻分明;血气虚竭,则风邪所侵,令目暗不明。”即目昏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1572~1636年【介绍】:明末医僧。法名释住想,毗陵(今江苏常州)人。博通经史儒学,因患痨病,经查了吾治愈,遂随了吾学医十余年,颇有所得,查氏因其好学,又荐给名医周慎斋继续学医。慎柔曾扎
书名。清·尤怡撰。原系抄本,后收入《柳选四家医案》。柳宝诒予以分门汇辑,并加按语。包括内伤杂病、伏气、外感、外疡、妇人等32门。案语明确,说理简要。尤氏善用经方,灵活化裁,对复杂病机善于分清标本缓急,
治法之一。①指通利大小便。如下焦湿热或津液枯燥所引起的二便不通。用榆白皮、冬葵子、郁李仁、柏子仁、滑石、火麻仁之类。②同开窍。详该条。
指阴精亏损而致虚火炽盛。症见烦躁易怒、两颧潮红、口干咽痛、性欲亢进等。参见阴虚阳亢条。
《痧胀玉衡》卷下方。薄荷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焦栀子、玄参、天花粉各等分,细辛量加倍。水煎,冷服。治痧症因热致呃逆者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益母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