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亦名胎前霍乱。多因孕期贪凉饮冷,饮食不洁,感受秽浊之邪,以致卒然发作,腹中绞痛,上吐下泻等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:“妊娠霍乱,或邪在上胃脘,则当心痛而吐多;邪在下胃脘,则
方书名。6卷。明·罗浮山人约撰于万历年间。刊于1696年。书中所集录的验方,分为固精、种子、妇人、小儿、诸风、痰火、须发等30门。现存1696年重刊本。
病证名。见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小儿肝常有余,肝热易发搐作搦,脉洪实者,为热胜,宜泻青丸。
《类证治裁》卷八方。砂仁、枳壳、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。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痰痞中脘,痰气不利。
病名。①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八。生于手指骨节。初起不红不热不痛,渐渐肿硬,形如蝉腹,又似蜣螂,故名。患指伸屈困难,日久方知木痛,渐至腐溃,脓水淋漓,疮口难敛。相当于指关节结核。初服六君子汤,益气除湿化
病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冰翳。其障“如冰冻坚实,傍观透于瞳神内”(《张氏医通》卷八)。属圆翳内障范围,详该条。
会阴部。位于前后阴之间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其男子循茎下至篡,与女子等。”
见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。即经来黄色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结气囊裹针药所不及,灸肓募随年壮。肓募二穴,从乳头斜度至脐,中屈去半,从乳头下行,度头是穴。”主治病后衰弱,萎黄,腹中积块疼痛等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【介绍】:见唐大烈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