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本草分经

本草分经

药物学著作。4卷。清·姚澜(又名维摩和尚)撰。刊于1840年。本书按药物归经理论进行编写。分通经络的药物(即按照十二经及奇经循行的药物)及不循经络杂品。此外,书中附脏腑内景图、十四经穴歌及经脉穴图、总类便览(依据草类、木类等药物分类法排列的药性索引)、同名附考(即药的别名),并用简明的注文形式阐述药性、主治等内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湿痰嗽

    病名。指痰湿壅肺所致的咳嗽。《万病回春》卷四:“湿痰嗽者,有痰,痰出嗽止是也。”详痰嗽、咳嗽条。

  • 济生橘皮竹茹汤

    即橘皮竹茹汤第二方,见橘皮竹茹汤条。

  • 本草求真

    药物学著作。10卷。清·黄宫绣撰。刊于1769年。分上、下两篇。上篇为卷1~7,将药物分为补剂、收涩、散剂、泻剂、血剂、杂剂和食物七类。每类又据不同药性分为若干节。下篇为卷8~9,分论脏腑病用药及六淫

  • 高斗魁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旦中,又号鼓峰。浙江鄞县人。为当地名医,撰有《医家心法》、《四明心法》、《四明医案》(均1725年)等书。曾与吕留良结交,共论医术,对吕有一定影响。

  • 针解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解释用针的道理,故名。内容从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,说明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法则,要按病的程度不同,确定九种针的用法。文中还解释了针感、候气和出针等问题。

  • 蛊风

    病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十二:“蛊风,论曰蛊风之状,在皮肤间一身尽痛,若划若刺,淫淫跃跃,如中蛊毒,故名蛊风。皆由体虚受风侵伤正气也。……治蛊风身痛如刀划,白花蛇煎方。”

  • 八物定志汤

    《医垒元戎》方。人参一两半,菖蒲、远志(去心)、茯神(去心)、茯苓各一两,朱砂一钱,白术、麦门冬(去心)各五钱,牛黄二钱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朱砂为衣,每服三十丸,米汤送下。治心虚痰热,心烦惊

  • 脑空

    经穴名,代号GB1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颞颥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足少阳、阳维之会。位于后头部,风池穴直上,与枕骨粗隆上缘相平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、《循经考穴编》、《针灸集成》等)。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枕动

  • 声哑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世寿保元》卷六喉痹篇:“声哑,失音不出,用猪板油切烂入蜜,重汤煮熟,食之。”即喑。详喑条。

  • 漏睛疮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。多由心经蕴热日久或风热外侵,内外合邪所致。症见大眥睛明穴附近隆起疮核,红肿疼痛,能波及胞睑及颜面部,甚至溃脓穿孔,并可身发寒热。穿孔久不愈者可为瘘。相当于今之急性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