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惊风后伤津引起的烦躁、口渴症状。多因小儿惊风,伤及津液,津亏则虚热内生,烦渴喜饮。治宜益气养阴。用麦门冬汤加减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独脚柑之别名,详该条。
阳热炽盛、偏胜。一般指邪热盛,而人体正气亦盛。表现壮热、无汗、气粗、烦躁、口干等证候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阳盛则外热。”
①指外感初期的轻症发热。②指阴寒盛于内,虚阳浮于外的真寒假热。
书名。14卷。清·汪琥撰于1680年。汪氏根据《素问》“今夫热病者,皆伤寒之类也”的理论,析取《伤寒论》六经脉证治法原文中属于热病的原文,广泛参考各家学说逐条予以辩注。在治法上,不泥守仲景成方,选列自
医论著作。日人石鹿中川撰于1830年。内分总论、性质、病毒、病因、诊察、治法、药能、方剂、分量制法、养生、解脏等篇。作者主张为医不袭旧说,颇多新论,如论人之“性质”,谓性有多胆、多血、多脾之别,质有强
【介绍】:元代医僧。德兴(今江西德兴)人。精通医术,武宗(1308~1311)时为太医。
病证名。指因身体虚弱所致的声音低微。五脏六腑之精皆藏于肾,肾为声音之根,脏腑健旺则声音洪亮,脏腑虚弱则声音低微。故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八:“声音出于脏气,凡脏实则声弘,脏虚则声怯。”
《辨证录》卷十方。白芍药一斤,当归、熟地黄、白术、巴戟天、陈皮各八两,远志二两,炒酸枣仁、神曲各四两,柴胡八钱,茯神六两,香附、天花粉各一两。各为细末,和匀,炼蜜为丸,每服四钱,白开水送下。治男子素郁
阴阳的关系分离决裂。由于阴阳失调,此消彼长发展到一方消灭另一方;或一方损耗过度而致另一方失去依存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阴阳离决,精气乃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