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牛奶浆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緛,短缩;戾,扭转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厥阴所至为緛戾。”指厥阴之气致病,为筋肉拘急短缩,肢体屈曲扭转。
书名。①明·汪机撰,吴勉学校。13卷。撰年不详。前2卷为十二经脉、奇经八脉图论;后11卷为各科临床,包括六淫、气血、内伤诸病、内科杂症、瘟疫、五官、口腔、外科、妇产、小儿及痘疹等病证。作者自序称:“所
即刺血疗法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即天柱骨折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常见于重症中暑。指感受暑邪,热极神昏,卒然痉厥的病证。《温病条辨·上焦篇》:“小儿暑温,身热,卒然痉厥,名曰暑痫,清营汤主之。亦可稍与紫雪丹。”“大人暑癎,亦同上法。热初入营,肝风内乱,手足瘛疭
指留针时,采取不同的操作,来分别补泻的方法。补法的留针,目的待气,故气至后稍加捻运即行出针。《素问·离合真邪论》:“静以久留,以气至为故,如待所贵,不知日暮,其气以至,适而自护。”泻法的留针,目的散邪
书名。8卷。明·张吾仁撰。张氏以仲景学说为主,旁参诸家学术经验撰成此书,后由其孙张于乔录编,刊于1666年。本书详论伤寒、类伤寒以及和伤寒有关的多种病证的证治;选方比较广泛,颇多经验之谈。但对于病证的
即腓腨,详该条。
书名。明·王九达辑注。9卷。刊于1628年。本书是将《素问》和《灵枢》内容分类合编而成。共分摄生、藏象、经度、运气、脉候、色诊、病能、论治、针刺九类,在各篇原文之后均有题解及注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