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伤寒经证因误治而邪入本腑。例如太阳经发汗不解,误用利水药而烦渴饮水,水入即吐,此邪入膀胱,是为犯本。
见《辽宁经济植物志》。为列当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山西中药志》。为木贼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2卷。清·周子芗辑。成书于1898年。本书收录单方,验方约120余首,包括多种病证的治疗,内容未予分类。现有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阴都。见该条。
出《范汪方》。即地肤苗,详该条。
病名。亦称阳明腑证。《伤寒辨证·六经证治》:“潮热、自汗、谵语、发渴、大便闭,揭去衣被,扬手掷足,发斑发黄,狂乱恶热,脉沉数,病在府也。”治宜攻下燥实为主。《医学心悟·阳明经病》:“假如邪已入腑,发热
古病名。指水邪流于肠胃,上及肺部之疾患。症见行走时肠鸣,喘不得平卧者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:“肺移寒于肾为涌水。涌水者,按腹不坚,水气客于大肠,疾行则鸣濯濯,如囊裹浆,水之病也。”王冰注:“肺藏气,肾主水
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字万卿。黄岩(今浙江黄岩)人。习儒学。兼通医学,1228~1233年(绍定年间)著《宝庆本草折衷》,已佚。
正骨固定方法。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:“凡夹缚,用杉木皮数片,周回夹紧缚,留开皆一缝,夹缚必三度,缚必要紧。”指用于四肢骨折整复后的外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