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时气病诸候》。指发于肌肤表面的红色或紫、黑色斑点。点大成片,抚之不碍手。《丹溪心法·斑疹》:“斑有色点而无头粒者是也。”《温热经纬·叶香岩外感温热篇》:“点大而在皮肤之上者为斑。”又:“斑从肌肉而出,属胃。”多由外感热病,热郁阳明,迫及营血,从肌肉外发所致。斑色以红活为佳,若见紫、黑色为热盛毒重。《寿世保元·斑疹》:“大抵鲜红起发稀朗者吉,棕黑者难治。”斑点初见于胸膺部,迅速发展至背、腹及四肢等处,伴见发热,口渴引饮,烦躁不安,甚则神昏谵语,舌绛而干等症。治以清胃解毒,凉血化斑为主。方如化斑汤、消斑青黛饮等。神昏谵语者,兼用紫雪丹。若里热壅盛,斑出不快者,可酌用下法。《温病条辨·中焦篇》:“斑疹阳明证悉具,外出不快,内壅特甚者,调胃承气汤微和之,得通则已,不可令大泄,大泄则内陷。”斑证虽属热者多,亦有属于虚寒者。参斑疹及阳斑、阴斑、虚斑、内伤发斑等条。本证可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各种感染性菌血症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增茴香丸

    《是斋百一选方》卷十五方。又名三层茴香丸。第一料:茴香(舶上者,用海盐半两同炒焦黄,和盐称)、川楝子(炮,去核)、沙参(洗,锉)、木香(洗)各一两。为细末,以水煮米粉稠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温

  • 铜人针灸经

    针灸著作。7卷。此书虽冠“铜人”之名,实系元代书商抄录《太平圣惠方》卷99《针经》的全文,析分为卷1~6,另附针灸禁忌1卷。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,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,并附十二幅腧穴图。

  • 玉笋症

    病名。《喉科方论》:“此症发在牙关牙床肉上,形如三、五肉笋,徐徐发来。针刺不痛,此脏腑内伤。”古人认为该病是不治之症。

  • 沸水菊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千日红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外热

    证名。指皮肤肌表发热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上焦不通利,则皮肤致密,腠理闭塞,玄府不通,卫气不得泄越,故外热。”《寿世保元·发热》:“伤寒发热,是寒邪入卫,与阳气交争,而为外热。阳气主外,为寒所薄,而失

  • 转子莲

    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紫金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胞衣不下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经效产宝》。又名胞衣不出、息胞、息胎、胎衣不出、胎衣不下、儿衣不出、胞胀不下。指胎儿娩出后,胎盘迟迟不下。多因分娩后元气大虚,无力继续排出,败血流入胞中,作胀不下,或感邪而气血凝滞所致。气

  • 月事沉滞

    病名。指月经数月不行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五:“夫妇人月事沉滞,数月不行,肌肉不减,《内经》曰:此名为瘕为沉也。沉者,月事沉滞不行也,急宜服桃仁承气汤加当归,作大剂料服,不过三服立愈。后用四物汤补之,更可用

  • 偏方

    同单方。指药味不多,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。

  • 妊娠小腹虚胀

    病证名。《胎产秘书》:“凡妊娠小腹虚胀,因食硬物伤胎,胎即受病,传于脾胃,胃气虚冷,下逼小肠,若奔豚腰重,或大便闭涩,两胁虚鸣、宜服胜金散,温中下气,胎自安矣。”(吴萸、陈皮、熟军、干姜、川芎、厚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