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手少阳三焦经

手少阳三焦经

十二经脉之一。代号SJ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三焦手少阳之脉,起于小指次指之端,上出两指之间,循手表腕,出臂外两骨之间,上贯肘,循臑外,上肩,而交出足少阳之后,入缺盆,布膻中,散络心包下膈,循属三焦;其支者,从膻中上出缺盆,上项,系耳后上直,出耳上角,以屈下颊至;其支者,从耳后入耳中,出走耳前,过客主人前,交颊,至目锐眦。”本经无名指尺侧端(关冲)起始,上出于四、五两指之间,沿手背行至腕部(阳池),向上行经尺、桡两骨之间,通过肘尖部,沿着上臂后边,到肩部,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,从足少阳胆经后面,前行进入缺盆(锁骨上窝),分布在膻中(两乳之间),脉气散布联络心包,向下贯穿膈肌,统属于上、中、下三焦。它的分支,从膻中部位分出,向上浅出于锁骨上窝,经颈至耳后,上行出耳上角,然后屈曲向下到达面颊,直至眼眶下部。它的另一条支脉,从耳后(翳风)进入耳中。出行至耳前,经过客主人前边,在面颊部与前条支脉相交,到达外眼角(丝竹空瞳子髎)。脉气由此与足少阳胆经相接。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,外眼角痛,汗出,颊痛,耳后、肩、臑、肘、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(图33)。

图33

猜你喜欢

  • 痰积

    九积之一。见《儒门事亲》卷三。指痰浊凝聚胸膈而成的积证。《医碥·积聚》:“痰积,证见麻木眩晕,痞闷嘈杂,其人平素多痰。”可伴见涕唾稠粘,咳咯难出,胸间隐痛,咽门至胃脘窄狭如线,目眩,头旋,腹中累累有块

  • 弄璋

    出《延寿第一绅言》。古称生子为弄璋。

  • 妊娠失音

    病证名。妊娠期间出现声音嘶哑,或不能出声,称为妊娠失音。参见子喑条。

  • 颊疡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又名颊车痈、金腮疮。指痈生于耳下颊车穴处者。由阳明经积热而发。初起如粟,色红,渐大如豆、如石榴、焮热疼痛。治宜清热解毒,内服犀角升麻汤。若失治。易成漏,经久难愈。

  • 黑夜精明证

    病证名。又名黑夜睛明症,白昼青盲症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夫人体天地之阴阳,昼明夜晦理之常也,今晦冥之中倏忽见物,是背于阴阳矣。”乃“肾水不足,虚阳僭上故耳,若不滋肾水以益真阴,则水不升而火不降,神光

  • 寿世传真

    养生著作。清·徐文弼编。全书八卷。本书是在广泛搜采前人著述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亲身经验而写成。对于养生之道,作者主张综合调摄与气功导引并重,提出养生要行内功外功,要宝精宝气宝神、知要知忌知伤,要注意四时

  • 翳风

    经穴名,代号SJ1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手、足少阳之会。位于耳垂后,颞骨乳突与颌角之间凹陷处。布有耳大神经,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孔穿出处;并有耳后动、静脉,颈外静脉通过。主治耳鸣、耳

  • 丹疹

    出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针》。即丹痧,详该条。

  • 手阳明之正

    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手阳明经别,详该条。

  • 生津四物汤

    见《幼科铁镜》卷五。即生津养血汤,见该条。